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变化有哪些「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 2023-03-29 13:47:3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变化有哪些「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变化有哪些「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简介

彭立增,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中国医保商会药融圈分会副会长,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济南爱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大多数实体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破坏了部分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使部分新的生产力在既往基础上,按照更高标准发展起来;这次战疫加速我国经济、产业升级发展,对于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在这场战疫中,与疫情直接相关的中药、化药及医疗器械行业得到新发展并得到最直接的刺激,全社会对医疗及健康服务业给与更多维度关注和资本支持。各地政府疫后产业促进措施也在酝酿之中,疫情之下生物医药某些细分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相信,生物医药产业奋起扬帆并将会迎来未来数十年投资的新高潮。

这次疫情冲击也暴露出我国各地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中的一些软肋,比如特效药的缺失,消毒液、防护手套、口罩等突然脱销造成的恐慌。同时我们看到根据市场需要,多地政府迅速制定优惠政策或迅速投资使得部分口罩、防护手套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本在市场淘汰的边缘,因疫情而迅速起死回生。比如:根据市场消息,某地甚至有已经在法院完成了破产清算申请的企业因具有口罩生产能力,临危受命,加速恢复生产,企业起死回生;更有一周内新建的口罩生产线获取绿色审批通道,得以迅速投入生产;但这类企业到底是“回光返照”,还是“起死回生”,仍需要看疫情过后其生产技术的调整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总的来讲,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将在以下五个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中药研发及产业链、新药研发生态体系及产业集群、医疗器械和诊断技术、基于AI和5G技术医疗信息化技术、传统产业生态体系及产业集群发展等。

一中药研发体系及产业链加速升级

此次抗疫中,中医药不仅在一些医院和隔离区、方舱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广度和深度均前所未有,同时,在武汉各个区的集中隔离点的发热患者和居家隔离有需求人员也都服用了中药。从目前反馈来看,服用中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总体感觉症状改善。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在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国家陆陆续续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多个文件,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迎来行业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专家针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

基于此次疫情中中药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效果,相信此次疫情结束后,中药产业(包括民族药)市场会迅速增大,增强免疫、预防疾病领域的中药及中药材种植等必将迎来非常重要的黄金二十年。建议致力于中医药产业的企业、资本、科研院所组织起来,一定抓住中药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育种育苗、种植、提取等技术问题以及中药、保健食品等的技术开发、产业化及市场开发, 完善中药研发体系及产业链,真正把中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支柱产业。

另外,综合考虑到中药材大部分属于植物类产品,其本质上属于农产品,还需要考虑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结合。围绕中药产业涉及到的技术和全产业生态体系是个庞大的市场,一定会在未来十年内成就一批巨无霸企业。

二新药研发生态体系及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内发布一系列创新药物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化药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创新药获得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这些政策破除了新药研发的政策障碍,加速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创新药及创新技术已成为产业资本追逐的热点,以百济神州、微芯生物、信达生物为代表的近十家本土创新药研发公司先后宣布了多笔大额融资,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此外,大量海归人员不断回国就业,为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带来国际一流水准的研发人员。

在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下,研发实力突出、新药创制能力强的医药企业将脱颖而出,药企的研发战略、市场战略将迎来大的转型,创新药企将受益于政策利好从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推出产品将会从创新层次较低的Me-too、Me-better药物转向创新层次较高的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

在此次疫情中,诸如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备受关注。中国疫情过后会更加重视新药和生物新技术研发投入。相信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创新药研发,尤其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两方面,将围绕整个创新药的CRO、CDMO产业链的产业升级、和未来政策支持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加速研发全球产业链一体化。

未来十年内,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成渝地区等主要发达城市群地区的地方政府会依托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搭建全产业链、国际化、更开放的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同时构建学术界、医疗机构、生物制药公司、孵化器、产业园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不断拓展药物研发的边界。

三医疗器械和IVD诊断行业迅速崛起

疫情发生后,大量的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企业表现突出,克服困难供应产品帮助湖北抗疫。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湖北乃至全国发热门诊、ICU病房、单独隔离院区建设不足的问题,本次疫情爆发后,除武汉紧急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外,全国已有20多个省近60家医院要建设单独隔离院区,大的院区如小汤山、深圳三院是千床级,其他的几十到几百床不等;危急重症ICU病房,未来几年还会迎来新的建设期,相关能力建设带来医疗设备市场增加。在未来几年带来监护仪、呼吸机、额温枪、雾化器、制氧机、小型生化/免疫检测仪、带CPR检测的血球仪、血气分析、血氧仪、传染防护耗材等医疗设备及耗材的大量需求,相关医疗设备市场将进一步增加。

疫情中,表现突出的涉及防控暴露发热门诊快速诊断领域的设备需求会越来越大,比如更加便捷、适合快速诊断的POCT检测需求凸显,可能成为POCT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涉及的产品包括小型生化仪、血球仪、小型封闭式自动化PCR设备、微流控设备等。同时,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小型防传染的PCR实验室数量不足、检测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会引起极大的重视。疫情后,疾控中心、公立医疗机构可能会加大PCR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未来PCR检测很可能会更加普及,继续延续分子诊断板块的高增长速度。同时未来可能实现医保局直接与第三方检验机构结算,将极大利好第三方实验室的发展。

四基于机器人和5G技术医疗信息化技术

华为联手中国电信,在12小时之内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AI技术、5G和云医疗、医疗机器人、大数据、科技加速应用到未来医疗。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由于避免人和人接触,以及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以及提升医疗效率,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有未来科技感人工智能、远程医疗、5G和云医疗等的新科技在疫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的大量应用,同时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很多限制,开始加速发展。

疫情期间人们居家不外出购物,线下实体商店(药店除外)一片萧条的同时,线上的医药电商却是另一番景象。与疫情有关的产品,口罩、抗病毒药品卖断货自不必提,体温计、手套都是大热门商品,相关的药品红遍全网。

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大数据这些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应用有可能改变现有病人-医院-医生医疗运营模式,完成去平台化、去中心化,相关领域出现巨大投资机会,就医不只是在线下医疗机构。机器人和远程医疗在火神山医院广泛应用,将向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医疗机构院长主任展示使用优势,长期看机器人、5G 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在医疗机构推进速度会超预期。

五传统产业生态体系及产业集群发展

这次疫情中,部分口罩、防护手套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临危受命,加速恢复生产,起到了供应市场和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暴露了各个层面市场需求和未来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解决落后产能升级难题,确保我国产业链的完整度。疫情后,这部分企业包括其它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的中小企业是否继续面临关闭或淘汰,需要由两个主要参与方——地方政府、企业均共同努力借力资本机构、行业资源、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解决。建议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并予以解决:

1、传统行业共性难题汇集、分析,寻求关键共性难题的解决方案;

由企业为主体,联合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共同探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共性难题,比如核心原辅料的供应、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突破、资本筹措及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政策变化及应对等,通过分析比较,找到突破口及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投资风险。

2、共建综合产业园区,搭建生态体系及特色产业集群;

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公共厂房及综合配套设施,包括共建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生活配套、生产配套、三废治理设施等,多家企业共同入驻,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共享智慧园区。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未来几年可能会产生数十家国际化高质量防护服和口罩生产企业及数家相关领域的特色产业园区。

总之,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倒逼我国城市、社会管理升级,加速我国经济、产业革新发展,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自古磨难出英雄,疫情对经济和产业有些影响是短期的,但是因此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和企业商业模式,从而成为了影响深远的长期发展趋势。一些伟大的企业家善于在困境中思考解决方案和企业发展方向,最终将成就一批伟大的企业,其发展路径可能发展为影响中国数十年的的商业模式之一。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文章转自药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