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红菜市「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北京网红菜市「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北京网红菜市「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希望能帮助到您。
新修的坡屋顶让室内显得宽敞开阔,大面积的天窗带来柔和的自然光线……近日,位于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大厅经改造后重装亮相,蔬果区率先开张。作为二环里的老市场,兆军盛菜市场地方不大,但菜品种类多、新鲜便宜,在社交网站上也是年轻人眼里的“网红地”。
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烟火人间的生动名片,它的鲜活与温度在网络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进入更新阶段,居民身边的菜市场也或改造升级,或搬迁重张。记者走访了正在改造和已经完成改造的3处老菜市场,每一处都有新气象。老菜市场的更新,也得留住烟火气和市井味。
兆军盛菜市场:硬件改造“提质不提价”
清晨6点,兆军盛菜市场的商户们已经开始做营业前的准备。老板曾兆军打开大厅的空调和电扇,闷了一晚的屋子逐渐凉快下来。开业20年,这一次,菜市场迎来了真正的“脱胎换骨”。
时针拨回到一年前,兆军盛菜市场因建筑风貌较差、设施陈旧,不符合历史街区保护的风貌管控要求。2021年6月,在景山街道的牵头统筹下,以清华校企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导,开展菜市场的更新改造方案设计。
“菜市场的空间进深大概在25米见方,以前只有东侧和北侧的墙上有采光洞口,所以室内显得比较暗沉,大白天也得到处开着灯,空间感觉是有点压抑的。”设计团队的描述也是不少顾客对这里改造前的初印象。如今,走进菜市场大厅,改造后的坡屋面让室内空间显得开阔不少,部分顶棚拆除后变为采光天窗,墙面也增加了侧高窗,充分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整个室内环境显得通透敞亮,毫无气闷之感。
与之前分散布局的摊位相比,改造后,水果、蔬菜等六大品类明确分区,想要挑选比价的顾客不必再来回折返,更加省时省力。
让常来的老客感到欣喜的是,菜市场环境提升了一大截,但价格没有跟着“水涨船高”,还像以前一样经济实惠。西葫芦、冬瓜、白萝卜1.5元/斤,茄子2.5元/斤,西红柿2元/斤……街坊四邻拉着小车的身影来往不停,就是菜市场人气最好的证明。
“每天就在市场里转悠,也能走上一万多步。”自2002年承包菜市场以来,曾兆军夫妇几乎每日都泡在市场里,对待这里,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也琢磨出一套经营之道。“人气哪来?就是靠着物美价廉。”老板娘孙茹说,这次改造,蔬果商户搬到新摊位,不用多交一分钱,“我们还增加了5户蔬果的摊位。大家每天来买点儿新鲜蔬菜,捎带手买点肉、鱼和熟食,市场就旺起来了。”
目前,菜市场的水果和蔬菜区已率先开张,粮油干果、海鲜、肉类、面点熟食区预计于8月中旬营业。
同时,位于菜市场主通道的商业街即将改造为餐饮街,不仅将保留菜市场原有的永顺炸鸡、天津烧饼等热门小吃,还将引入老北京煎饼等传统小吃和饮品,既服务基本民生,又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菜市场旁边还将有品类齐全的便民服务大厅,搞定生活中的小修小补。新增的便民餐厅将为周边老人提供家门口的热饭热菜。
朝内菜市场:老朝菜的新气象
“买好菜,找朝菜”,曾经的朝内菜市场与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和崇文门菜市场并称为京城四大菜市场。在许多老北京眼中,“老朝菜”是那个年代能够采购到丰富、新鲜、稀缺食材的场所,也象征着为节日或聚会而精心准备的愉快心情。
入口处,“朝内菜市场”与“奥士凯物美”的并置招牌提示着这座老牌菜市场的过往与变迁。1991年,“老朝菜”被拆,原址另建了协和奥光商厦;1997年,朝内菜市场移至东四路口重建,并改制为连锁超市;2008年5月,升级改造后的朝内菜市场一期卖场重张开业,正式更名为奥士凯物美朝阳门内菜市场。2021年,朝内菜市场又对建筑立面进行了改造,焕然一新。
早9点,朝内菜市场内已是熙熙攘攘,不少老年人拉着小车,通过扶梯径直上楼。一上二楼,就是琳琅满目的蔬果区,店员吆喝着蜜瓜1.99元/斤,周围马上聚拢来一波顾客。“这瓜甜吗?”“哪儿产的瓜?”两三位大姐你一言我一语,边挑瓜边问。旁边上货的店员是个小伙子,笑呵呵地说好吃,“我说好肯定好,阿姨您放心吃,这是沙漠蜜瓜,民勤的,前天都卖光了,新到的货”。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已改制为超市,但蔬果区热热闹闹,人气很旺。老年人买菜喜欢多问几句,店员也能比较耐心地解答。“价格还行,比我们家楼下的生鲜超市便宜。”田大姐说,孩子喜欢的阳光玫瑰青提这里卖19.98元/斤,比家门口的生鲜超市和盒马超市都便宜10元。“平谷大桃不到4块钱,也还行,但这会儿不太新鲜了,明儿得赶早。”
与物美超市的“二合一”让朝内菜市场辐射的范围更广。记者随机询问了5位拉小车的老年人,令人意外的是,其中3位都不在附近居住。正在一层选购洗衣液的吉大姐家住北池子,和老伴儿定期过来,图的就是种类齐全,“菜价的话还是兆军盛更便宜,但这儿东西更全,一趟就能买齐”。家住南城的王大姐情况类似。另一位大姐则是在附近医院取药,买完菜再回家。
随着电商的兴起,习惯网购的年轻人也可以在物美超市的小程序上下单购买,等待配送上门。7月26日,限时特价的每日鲜菠菜只要0.1元/半斤,冷冻鸡翅根4.9元/斤,便捷实惠。
五孔桥菜市场:市场变“市集”
在海淀区定慧桥西南角,有着20年历史的嘉源五孔桥市场在2020年升级改造,更名为“云和市集”。从东门进院,瓜果蔬菜、生鲜百货、花鸟鱼虫三个大厅一字排开,以节气为主题的墙面涂鸦平添一份艺术气息。从最初的露天地摊,到现在的室内空调,五孔桥市场改头换面,舒适宜人。
推门走入瓜果蔬菜大厅,环境敞亮、地面干净,木质的摊位设计显得清新自然,各类蔬果整齐摆放,主食厨房、豆制品、禽蛋、白酒等摊位一应俱全。“这儿多干净,还舒服,不像很多菜市场乱糟糟的。”9点过半,刘大爷停放好电动车,领着两岁多的小孙女准备买点儿水果。“带着孩子咱就得挑挑环境。”刘大爷说,跟改造前相比,这里环境的提升最明显。
顺着刘大爷的话头儿,记者看到,大厅里确实有好几位带着孩子的顾客。靠里的菜摊前,一位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正在选购苦菊等蔬菜,婴儿车体积不小,在大厅里仍能顺畅通行。另有一对父女在冰柜前驻足,购买了一大袋子雪糕。“我们之前都是跑到木樨地,有点儿远,后来发现这儿就有冷饮批发,品种不少,也不贵。”
改造后的市场里汇聚了一群“手艺人”:配钥匙、补衣服、改裤腿……事儿虽不大,却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难得的是,去年春天,云和市集还利用院内空地举办了一场临时大集。一排排活动支架撑开,密密麻麻摆上各地名优特产,也让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感到十分新鲜。
记者手记:“一场一策”才能留住烟火气
对很多人来说,老菜市场不只是买菜的地方,它更像是个老朋友,记录着一种生活方式,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也象征着属于老北京的市井文化。
人们感慨,充满烟火气的样子才是生活,也是菜市场的魅力所在。而这种烟火气向何处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采访中,刘大爷就提及,离五孔桥菜市场1公里外的海淀五路居地铁站,东北角就有个地下早市,菜多又便宜,就是有点儿乱。记者辗转询问,终于找到这个写着“商业街果蔬生鲜便民体验专区”的地铁早市时,顿时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震惊,东西便宜、新鲜自不必说,但走在拥挤的过道里,看着地上随处可见的菜叶子,又很难让人产生“逛”的意愿,只想草草结束。
华而不实的“高大上”不是烟火气,可脏乱差也不应成为烟火气的代名词。无论是从城市更新还是常态化防疫的角度看,传统菜市场的升级都势在必行。
如何在改造后不丢掉记忆里菜市场的烟火气,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除了物美价廉,还要看能不能匹配周边人群的需求。”多位规划专家不约而同提到了“匹配”“定位”及类似的关键词,这也意味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菜市场“爆改”模板,只有“一场一策”的定制化方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邓伟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