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特产泥老虎「高密泥老虎图片」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高密特产泥老虎「高密泥老虎图片」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高密特产泥老虎「高密泥老虎图片」,希望能帮助到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你见过六米高的“老虎”吗?
走进中国泥塑之乡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就会看到一座六米高的泥塑老虎,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二毛五。”关于聂家庄泥老虎的民谣,已经流传多年。聂家庄泥老虎咧着嘴,嘴角留有两个小孔,圆溜溜的眼睛,精气神儿十足,肚子里有个哨子,将头部和尾部一推一拉,能发出“呜、呜”的叫声,所以也称“泥叫虎”。会叫的泥老虎,是聂家庄最与众不同的泥塑,是高密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高密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贤四宝·莫言家乡”是其文化名牌。虎年将至,作为“高密四宝”之一的聂家庄“泥老虎”产品旺销。小小泥疙瘩变成“金疙瘩”,带动老百姓创业致富,成为高密聂家庄发展的实力和底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畅销的泥老虎
泥疙瘩变成金疙瘩
虎年迎面而至,从天南海北来到聂家庄买泥老虎的人络绎不绝。
聂鹏一边包装不同尺寸不同花样的泥老虎,一边张罗着给顾客介绍聂家庄泥老虎的手艺。“以前来购买者大多来自山东半岛,近几年随着泥老虎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买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因为是虎年,相比去年同期,销量差不多提高了40%左右。”聂鹏脸上喜气洋洋。
聂鹏今年32岁,跟泥老虎正好打了12年交道,他将这一年称为自己从事泥老虎事业的“本命年”。聂鹏是聂家庄泥塑第22代传承人,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传承人。
在聂鹏的儿时印象中,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泥塑,泥老虎自然而然成为陪伴他童年最久的玩具。聂鹏说:“泥老虎的形象中包含了保佑平安的寓意,所以每到春节,家里长辈都会给小孩买一对泥老虎,既当摆设,又是玩具,年味儿就足了。”
聂鹏的爷爷和父亲都会做泥老虎,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聂鹏的父亲聂臣希今年57岁,从7岁开始学做泥老虎。在他眼里,“泥玩意儿”早已玩不出新花样。所以在2010年虎年,聂鹏一个猛劲地扎进泥老虎的行当时,无论父亲,还是村里人,都觉得“这个年轻人吃手艺饭没前途”。但是,聂鹏还是摆出了决心,“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父亲拗不过他,便亲手教他。“他坚持要学,我就严厉地教,没想到他是来真的。”聂臣希说。聂鹏没有学过美术,做泥塑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他也实实在在尝到了里头的不容易。聂鹏说:“一天至少坐八个小时,每一天反反复复都是跟泥巴打交道。冬天泥坯干得慢,一个20厘米高的泥坯一周都干不透。凉凉的泥巴捏在手里,都会冻手。”而现在,聂鹏拿着画笔在泥塑上挥洒自如。
最初,聂鹏年销量仅一两千只,近年来泥老虎销量能达到3万只。父亲聂臣希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而聂鹏也成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他们感慨:“手艺人的春天来了”。
会“叫”的泥老虎
手艺人代代传承
聂家庄泥老虎备受青睐的背后,是老手艺的代代传承。这块小小的泥疙瘩捏成泥老虎,不是个简单事儿。
聂鹏说:“做传统手艺要耐心和手巧。”所谓“三分塑,七分彩”,从取土、和泥、制坯、修坯、做哨、粘接、涂粉、上色、晾干等,经过十几道工序,一个神采奕奕的泥老虎才能成型。“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泥老虎,其实沾满了无数次手艺人的手印。”
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泥塑老虎,聂家庄的泥老虎除了可以观赏和把玩,最大的特点是会“叫”。做哨子讲究很多门道。聂鹏说:“一般就是用圆形的芦苇杆,用刀在末端削出一个坡度,坡度越大声音也更加清脆。泥老虎体型大小不同,需要的哨子长度、粗细也不同,大一些的泥老虎,哨子就更长、更粗。”
聂家庄泥老虎具有“声、形、色、动”四大特点。聂鹏说:“声,就是可以通过推拉,泥老虎发出叫声;形,就是你老虎的造型非常逼真;色,就是运用桃红色、淡黄色、朱红色、深绿色、黑色泥老虎的五大原色,大红大绿非常艳丽,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动,就是通过使用皮革粘连,虎头虎尾可以来回拉动。”
聂鹏的工作台上有十几种尺寸的泥老虎作品,最小的泥老虎6厘米高。除此之外,还有10厘米高、20厘米高、30厘米高等十几个尺寸的泥老虎。泥老虎身上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如剪纸、年画、成语、定制文案等等。
2016年,聂鹏决定尝试挑战做更高的泥老虎。从春天到了夏天,聂鹏父子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做2.3米高的泥老虎。这样高的泥老虎,此前没有模板,只能靠手工一小块一小块捏制。再加上,这样的工程量不能一天完成,所以保持住水分也成为一种挑战。“做哨子也需要研究,将虎头虎尾粘连的时候用了不少人力。”当2.3米的泥老虎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都感到惊叹。
有历史的泥老虎
非遗项目注入创新活力
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得益于百脉湖淤积的自然优势,当地土质较好,黏性大,干透后不会破裂。有“聂家庄,朝南们,家家户户捏泥人”的美誉。直到今天,聂家庄村民在制作泥老虎、泥塑工艺品时,依然采用田地中的黏土。
最初,聂家庄泥塑本来是做烟花的泥巴外衣。清朝时期,聂家庄开始做泥娃娃,泥狮子,摇猴,泥塑花样多了起来,做泥塑的人也多了起来。
泥塑,逐渐成为高密聂家庄的一个代表。进入2000年,聂家庄泥老虎又发生了质的飞跃。聂鹏说:“那时候泥老虎中间的连接部分从牛皮纸改成皮革,模具也从烧制变成使用石膏模具。聂家庄泥老虎的名号叫得越来越响。”
2008年,聂家庄泥塑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我们对于非遗逐渐有了新的认识,高密聂家庄泥老虎成为非遗那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聂鹏讲到。
“如果只是一直抱着这块泥巴,未来很难走得长远。作为非遗的高密聂家庄泥老虎,应该如何突破?”聂鹏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泥老虎有自己的包装。“原先大家买泥老虎,就是用一个塑料袋,我觉得泥老虎应该从内到外都进行创新。”于是,聂鹏开始设计包装,将泥老虎这一非遗产品变出新颜。
除了包装,聂鹏对于泥老虎形象也做了一些夸张的设计,加入卡通、高密剪纸、扑灰年画等元素。“虽然创新,但是不变的是泥老虎这张最传统的脸,大家一看就是聂家庄泥老虎。”如今,泥老虎也有了祥虎的名号,带着“祥虎叫,福来到”的寓意。
为了让泥老虎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聂鹏也在不断产出接地气的泥老虎衍生品。并且,他还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我刚开始只是想跟父亲学习传统手艺,学会了技艺,就想学习怎么去销售,再后来想怎么创新,怎么让更多人知道,怎么吸引年轻人加入我们。”泥老虎不再仅仅是聂鹏的童年玩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还有他肩膀上的责任。
会“飞”的泥老虎
乡村振兴“如虎添翼”
现在,聂家庄只有20户左右仍然在做泥塑产品。“从前,爷爷和父亲都是做好泥塑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售卖,尤其春节前后销售最火爆。但是,一个泥老虎,在虎年之前,销量和效益有限。再加上,做非遗项目有很大的挑战,年轻人干的少,手艺难以传承。”聂鹏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泥塑,聂家庄西村和周边村庄吸收120多名泥塑手艺人组建联合社,统一标准、共享销售渠道。目前,联合社每月可加工泥老虎近万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姜庄镇非遗工艺品销售额达5000万元。
现在,除了有上门批发和定制的顾客,聂鹏还通过文化交流博览会进行推介。“我们现在也开拓电商、短视频等的销售途径。泥老虎不仅增加了销量,还‘飞’到了国外。”
“销路逐渐拓宽,我真希望村里人能够拾起这门老手艺,共同发展。让小小的泥老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作用。”聂鹏说。
泥老虎成了高密聂家庄的“面子”和“里子”,有了响当当的名号。聂鹏说:“借助这一个虎年,希望传统手艺有新的转变。下一个虎年,希望把小小的泥巴,做成一个长久的项目。”
“咕嘎咕嘎。”聂鹏玩起泥老虎。“虎年来临,也祝福大家虎年吉祥,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