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放车里「nanci盲盒」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盲盒放车里「nanci盲盒」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盲盒放车里「nanci盲盒」,希望能帮助到您。
编辑导语:盲盒经济熄火了吗?虽然近期肯德基的盲盒营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目前看来,“盲盒”这一形式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伴随着潮玩热,盲盒的受众仍旧不少。本篇文章里,作者就盲盒经济的发展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肯德基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2022年开年第一周,让它冲上微博热搜的,不是自家引以为傲的炸鸡,而是和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的Dimoo盲盒。
据了解,这款Dimoo盲盒一共分为6个常规款 1个隐藏款,每个均由不同的肯德基食物元素和Dimoo玩偶融合而成,消费者需购买指定的肯德基99元套餐,才能获得随套餐附赠的盲盒一个,全国限量销售26万份,售完即止。
盲盒套餐上线后,引发了一波抢购热潮。有人为获得隐藏款盲盒,不惜一次性花费10494元购买106份套餐。还有人通过电子秤、扫描仪等仪器“辨娃”,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精心总结的“辨娃攻略”。
一盒难求,也催生了“职业代吃”和黄牛上线。有网友发布代吃信息,打出“盲盒归你,肥肉归我”的口号。在闲鱼、淘宝等平台,一套Dimoo盲盒标价600元至800元,更为稀有的隐藏款价格更被炒到800元一个,是原套餐价格的8倍。
1月12日,中消协点名肯德基,称其作为食品经营者,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
虽然中消协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肯德基,但是作为此次盲盒的合作方,泡泡玛特也难逃公众质疑,股价出现下跌。
事实上,自2020年末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以来,其市值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跌至如今的600亿港元左右。市场上不少声音认为,“盲盒经济”已然熄火。
如今肯德基盲盒在新年伊始的爆火,不禁让人重新思考:盲盒,真的熄火了吗?
一、盲盒的潮起潮落盲盒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日本明治末期的“福袋”,可以看作是盲盒最早的起源。上世纪90年代,盲盒以集卡形式引入中国,80、90后记忆中的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卡,就是我们本土盲盒的前身。
此外,像口红机、幸运盒子等,皆可以看作是不同时期的盲盒形式,只是它们当时并未引领起真正的风潮。
2016年,盲盒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起,盲盒营销风靡,年轻消费者们推动着盲盒经济渐成风口。泡泡玛特成为了风口上最耀眼的代表之一。
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原本只是一家售卖潮流百货的集合店。2016年,泡泡玛特和香港设计师王明信达成合作,签下了后者设计的卡通形象Molly,随后推出了其首款盲盒产品——Molly星座系列。
这个拥有一对大眼睛,总是嘟着嘴的俏皮女孩Molly,形象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泡泡玛特的力推下,盲盒风潮随之席卷全国。
Molly家族,图源:泡泡玛特官微
2019年的双十一,盲盒等潮流新品成为全网断货王。其中,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1小时的销售额,超过上一年的全天销售额。年轻的消费者们,爆发出对盲盒惊人的购买力。2019年,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消费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甚至有人一年要耗资百万来购买盲盒。
95后林源在2019年初次接触盲盒,从最早逛街顺手“买着玩”,到后来平均每周都要买入五六个,林源不知不觉入了盲盒的“坑”。最痴迷的时候,他一周能买十来个盲盒,一个月要花掉近3000元。
盲盒在年轻人中掀起的流行热潮,将相关市场规模逐渐推高。据艾媒咨询统计,自2016年至2020年,我国盲盒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连续4年增长,达到294.8亿元。根据预测,2023年,这个数字还将激增至574.6亿元。
借着盲盒经济火热发展的东风,泡泡玛特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2020年6月,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盲盒分别占同期泡泡玛特总营收的57.8%、69.9%、80.7%。2020年上半年,盲盒产品营收6.89亿元,占据泡泡玛特总营收的84.2%。
同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近80%,市值逼近千亿港元,创下了“盲盒第一股”的神话。
泡泡玛特的“一夜暴富”,让不少公司都盯上了盲盒这门生意。52TOYS、十二栋文化、寻找独角兽等公司也纷纷在盲盒领域,与泡泡玛特展开竞逐。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200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潮玩、潮流玩具、盲盒”的企业,其中超80%成立于5年之内。仅2020年,就新增了超过400家潮玩相关企业。
“盲盒 ”的模式也被快速复制到其他行业中。机票盲盒、美妆盲盒、考古盲盒、文具盲盒、生鲜盲盒等相继涌现,一时间“万物皆可盲盒”。商家的竞相效仿,让盲盒成为了一种彼时炙手可热的营销方式。
然而,随着诸多玩家争相入局,盲盒市场却渐露“疲态”。当盲盒逐渐成为一种快消品,其带给人们的惊喜感和稀缺感似乎正在减弱。
从事行政工作的刘琪,最爱的是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系列盲盒。起初,该系列只要出一款新品,她就会跟风买入。但随着此后新品越出越多,刘琪逐渐感到审美疲劳。“现在看到颜值还不错的才会下单购买,我儿子喜欢哪个我才买。”
LABUBU家族 图源:泡泡玛特官微
泛滥的盲盒不仅让“惊喜感”打折,更多关于盲盒玩具品控翻车、质量良莠不齐、饥饿营销的问题也开始涌现。林源告诉霞光社,随着盲盒热度上升,他发现购买的盲盒玩具出现瑕疵的概率,也在随之增加。碰到有瑕疵的盲盒,林源都会退回原厂,要求厂家进行换货,但有时厂家会找各种理由拒绝退换。
“有一次的退货都返厂半年了,也不给发新货。如果是隐藏款,他们还会以没货为由,想要替换成普通款的玩具。”
在与厂家的博弈中,林源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一旦遇到和厂家客服沟通无效的情况,他会直接拨打12315投诉。林源形容这种方式“特别管用”。
盲盒市场乱象丛生之下,人们对盲盒的热情似乎正在消退。泡泡玛特的营收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泡泡玛特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为49.32%。这样的增速看似不错,然而对比2018年的225.95%,2019年的226.80%,增速已经出现大幅下降。
根据泡泡玛特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依然保持增长,同比增幅均超100%,但增长率比机构170%以上的预期低了不少。
渐趋冷静的资本市场,也让盲盒赛道尽显疲态。截至1月18日收盘,泡泡玛特的股价为48.2港元/股,相比2021年最高点时107.6港元/股的价格已跌去过半,市值蒸发超800亿港元。
经历了野蛮生长期,盲盒经济开始放慢步伐,热度正在降低。
二、盲盒还未“熄火”虽然盲盒的热度看似减退,但是在当下的潮玩市场中,盲盒仍然是破圈最快,销量最好的产品。
兼具低价位和趣味性的盲盒,也成了初创公司以低风险快速切入潮玩行业的首选产品。
成立于2020年底的Top Toy创始人孙元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就曾坦言:“目前盲盒产品依旧是Top Toy线下门店最受欢迎的Top级产品。”
而成立六年之久的52TOYS创始人陈威也表示,这几年行业发展比较初期,盲盒在整体销售占比中,“比例会稍微偏大”。
作为盲盒界的头部玩家,泡泡玛特也在为盲盒热度的延续,寻找新的可能,走盲盒联名路线成为其努力的新方向之一。
2020年以来,泡泡玛特相继与全球多个知名IP进行合作,推出哈利波特、火影忍者、迪士尼公主等系列盲盒。泡泡玛特期望,借助成熟IP已有的粉丝群,进一步扩大用户圈层,推动盲盒销量不断上涨。
哈利波特盲盒 图源:泡泡玛特官微
除了IP授权业务,泡泡玛特还与美妆、日用、快消等多个领域的一线品牌展开跨界合作,其中就包括欧莱雅、卡西欧、德芙等知名品牌。从实际效果看,联名产品确实为泡泡玛特的营收贡献了力量。财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2020年非独家IP销售额从1.59亿元增长到4.44亿元,占营收比重从9.5%上升至17.7%。
此外,盲盒的衍生行业也在逐渐兴起。
以闲鱼、转转为代表的二手交易平台,盲盒的成交数量在持续上升,其中一些稀有款能炒到原价的四、五倍以上。
根据闲鱼披露的数据,当前该平台上有超过44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而2020年闲鱼公布过的数据显示,有单月闲置盲盒交易额超过1亿元。
除了二手交易平台,娃友圈们还会通过微信群以及专属潮玩App进行交易。林源告诉霞光社,如果买到重复的盲盒,他就会挂在闲鱼或千岛App上出售,“目前已经卖出了两、三万块钱”。
盲盒热也催生了一批“改娃师”等衍生职业。有的娃友们如果不喜欢开盒的玩偶,就会通过改娃师,改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而改娃的费用,则在50元到上千元不等。“全凭手艺和经验,价格的起伏很大。”刘琪告诉霞光社。
三、兴起的潮玩热盲盒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年轻人对潮玩的认知,进一步拉进了潮玩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因为有了盲盒的成功,才推动了国内潮玩市场的发展。盲盒作为众多潮流玩具中一个细分品类,与其他类型的潮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价格不高,入手门槛低,购买过程充满趣味。不少年轻人接触潮流玩具,正是从盲盒开始。
“萌新们”通过盲盒敲开了潮玩新世界的大门,不少人还对潮玩“上了瘾”。潮玩公司们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2021年,潮玩市场迎来开店热潮。泡泡玛特、52TOYS、X11、TOPTOY、酷乐潮玩等潮玩公司纷纷参与其中,攻城掠地。
据统计,仅在北京、上海两地,2021年上半年新增的潮玩门店(含快闪店、终端盲盒机、入驻零售集合店)就已超过1300家。
一些看似并非潮玩热土的市场,如兰州、拉萨、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也出现了潮玩门店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还将门店开进了北京环球影城和上海迪士尼。
拉萨第一家X11潮玩店 图源:网络
从店铺类型看,集合店成为当下潮玩公司发展的主流方向,店中玩具的IP和品类,都变得更加多元化。盲盒之外,各家门店也基本覆盖了主流潮玩品类中的手办、高达、雕像、BJD娃娃、毛绒玩具及文具等产品。
线下门店的扩张如火如荼,线上用户购买潮玩的热情也持续高涨。
天猫平台2021双11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卖首日,潮玩品类13小时的销售业绩,超过2020年双十一首日的全天成交额。过去三年,天猫潮玩同比增速均高达50%以上。
潮玩让年轻人欲罢不能,同样让资本为之疯狂。截至2021年10月,中国潮玩赛道共发生投融资事件50余起,吸金超百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国内潮玩市场的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29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在46.36%,预计市场规模在2024年会达到763亿元,2030年将突破1100亿元。
潮玩的商业想象力显然不止于线下开店卖玩具,各家潮玩公司都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去年6月,泡泡玛特推出基于Molly开发的珍藏系列大娃,售价高达千元以上,并打出“年轻人的第一件收藏品”的口号,开始探索中国的收藏玩具市场。
主营业务以外,泡泡玛特还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投资范围包括影视、动漫、汉服、展览等多个领域。
此外,据媒体报道,泡泡玛特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携手打造首个线下乐园。朝阳公园将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其周边街道、森林。
泡泡玛特乐园项目负责人说,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集潮玩IP、文化传播、沉浸式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潮流文化乐园。目前,该项目可研和概念设计已经完成,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曾经嘴上不愿作迪士尼的泡泡玛特,终于还是走上了迪士尼的道路。
而泡泡玛特旗下子品牌葩趣的线下门店,已于2022新年第一天低调上线。虽然泡泡玛特并未大肆宣传,但是不难看出,葩趣正在承担着泡泡玛特布局多元化生态的重任。
元宇宙风口的崛起,泡泡玛特也并不想错过。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近日申请注册“泡泡元宇宙”商标,国际分类包括广告销售、健身器材,目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泡泡玛特正在努力摆脱单一的“盲盒”标签,尝试为自己打造更大的潮玩文化版图。
盲盒的热度逐渐褪去,但从未真正“熄火”,在更大的潮玩版图建立之前,盲盒仍然是当下泡泡玛特最重要的流量助推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受访者姓名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盲盒是座围城,泡泡玛特们想出来》,刘炜祺,中国企业家杂志
[2]《推子品牌葩趣,做主题乐园,泡泡玛特急了?》,习睿,Tech星球
作者:韩夏,编辑:麻吉;公众号:霞光社
本文由 @霞光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