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特 越来越像产品公司「淘特的发展」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淘特 越来越像产品公司「淘特的发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淘特 越来越像产品公司「淘特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易牟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淘特,似乎更像一家产品公司了。
3月23日,在上线两周年前夕,淘特举办春季产品沟通会,这也是阿里系有史以来第一次产品沟通会。在会上,淘特总裁汪海宣布上线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
其中,淘特10元店定位于覆盖各个生活场景的小物件小商品,可实现N元N件、工厂直供、入仓全检、一站式购齐、一个包裹发货;淘特100定位为消费升级趋势类商品,主打性价比品质商品“大牌平替”,助力孵化工厂品牌。
我们依稀记得,淘特在2021年上线一周年的时候,宣布从工厂直供升级为工厂直供、产地直供、品牌直供的全品类综合电商平台,进行了一次跨越式的升级。一年之后,淘特的用户已经突破2.8亿,在这样一个令人“遐思”无限的节点上,这种升级的背后又藏着什么惊涛海浪?
这一切,剑指产品。
1,做产品,必走的一步棋淘特往“产品公司”方向进化,这种推测是建立在合理分析之上的。
过去两年,关于“线上流量见顶”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根据公开信息整理,2021年快手、B站、京东、拼多多、美团的获客成本分别达到177元、65元、316元、432元、137元,几乎是用巨额资金在买增量。
然而,诞生仅两年的淘特却一路高歌猛进,上线仅18个月就在县域拥有超2.4亿的消费者,同比拼多多提前了9个月,相比于雷声大雨点小近期还传出裁员的京喜,更是甩下了一条街。
这些“后发先至”的数据表明,淘特虽然诞生在线上流量枯竭的时代,但它的生命力却更磅礴。
这种磅礴的生命力,主要来自其独特的模式——通过M2C短链经济,带动大批工厂转型零售,带动产地开启线上化,让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上游制造短能赚钱,下游消费者能享受到低价好货。
2022年,阿里巴巴Q3财报数据显示,淘特发展21个月已有2.8亿消费者,季度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这意味着淘特继续在产品上耕耘,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不仅如此,下沉市场的悄然变化,也让产品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下沉市场“扫盲运动”几乎结束,伴随着县域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性价比追求美好生活成为一种消费主风尚,用户需求从“吃饱”转变成了“吃好”,对品质、款式、SKU的需求越来越强。
再比如,相比于两年前,下沉电商“低价低配”的标签被极大扭转,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了M2C模式下“好货低价”的“再教育”,并逐渐形成了心智普及。
更甚至,电商平台转向实体做产品正在演变成一种趋势,网易早在2016年就推出“网易严选”,小米在2017年把“米家”改成了“小米有品”,京东和苏宁又在2018年相继推出“京造”和“极物”。
这些数据都表明,投入资源打磨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共识,尤其是对于高速增长的淘特来说,进军“产品”成为必走的一步棋。
2,成为“产品公司”,淘特靠什么?事实上,淘特转向实体做产品是一种顺势而为,因为在此之前淘特已经深入了参与大部分环节。
以淘特工厂直营店为例,淘特对工厂的帮扶几乎是“手把手”教的,尤其是淘工厂直营模式下,工厂只负责生产,而平台负责开店、运营销售(直营 联营)、售后服务等环节,帮助整个链条把控成本和质量。
根据瑞诺工厂负责人沈永飞的介绍,淘特工厂直营店的模式仅在人力成本上,平均每1000单就能帮助他节省2万元,既进一步给消费者让利,又能为工厂创造更多的利润。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东莞一家儿童智能电话手表生产工厂老板娘郭火莲,她认为传统模式的售前、售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如果月出货量达到10万,可能需要10位客服,如果月出货量达到15万,可能需要20位客服,M2C模式为其省下了70%的人力成本,考虑进库存、人力、规模订单等因素,淘特M2C模式帮助她将整体利润率提升了10%以上。
此次淘特在对产品孵化矩阵升级之后,相当于对成本的进一步压缩,以“淘特100”为例,入选的货品具有品牌品质保障,同时也是源头工厂出厂价,是由淘特直供,官方测评的大牌平替货品。
比如,入选淘特100的大凉山荞麦枕头,生虫率不到十万分之三,在淘特直营店仅售11.9元;3毛钱一片的卫生巾,品质不输国际品牌,让更多女性实现了“卫生巾自由”;199元的电动牙刷在淘特上能卖9.9元,消费者省钱的同时,工厂利润率仍有13.5%;对标植村秀55号粉底刷的淘特55号无痕粉底刷,价格只要69.9元……
毫无疑问,淘特转向实体做产品,能更充分释放了M2C模式的活力,给工厂确定性订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打造爆款的方式,整合购买力和源头供给,实现极致简单和极致成本。
当然,除了M2C模式的优越性之外,淘特做产品还具备两大优势。
首先,根据阿里巴巴2022财年Q2财报显示,淘特M2C订单同比增长达到了400%,2021年双11期间M2C订单翻一倍,近3000个产业带直供商家订单实现了10倍增长。
这表明,淘特的用户数量、GMV、用户粘性等关键指标都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超2..8亿的用户规模已经具备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其次,过去两年淘特与货源工厂、产地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协同关系,淘特早已深度参与到了一线的制造中。
广州市都胜贸易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负责人郑礼敏介绍,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的产品积压在仓库,资金链周转困难,在无电商零售经验的情况下尝试在淘特上卖货,被指导设计定制一款“性价比、质量好、外观好看”的爆款拖鞋,并对材质、线条、颜色等提出建议,仅上新的第一周,该款商品就卖出了6000多单,3个多月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元的销售额,双十一当天出货量更是达到16万单,当年的销售额超过了疫情前,600多个工人没有辞退一个。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淘特仅在2021年双11期间就助力3000家工厂订单增长10倍,庞大的供应商储备也给产品留下了选择空间,能够筛选出更优质的货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淘特的仓储、物流、配送、售后等基础设施早已经完善,在过去两年间淘特推出一连串的活动,从“一元更香节”到上线“坏果包赔”服务,从上线“比拼多一点鲜”计划到“特省节”,再到2022元旦前夕推出的“淘特潮品直营店”,淘特对产品力的把控已经非常娴熟,在这种铺垫下再转场做产品,几乎是无缝衔接。
3,战略 战术,下沉市场开启新红利因为你要把变的策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当前,无论是线上网购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制造,每一年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
但是,有一个商业规律是绝对不会变的——从古至今,老百姓渴望物美价廉、好货便宜的日用消费品,是亘古不变的朴素需求,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升级,社会商业形态的天平总体会往“好货低价”倾斜。
从这个角度来看,淘特一直都有一条“战略 战术”的方法论,从诞生之初就贯穿了全局,二者的高效协同,让迅猛增长变得有条不紊。
在战略上,淘特洞察到了下沉市场从“粗放”到“精耕”的机会,遵循“好货低价”这一商业定律,选择以M2C短链经济模式积极往县域下沉,与淘宝等平台形成良好互补,在上层建筑上有清晰的定位。
在战术上,不断优化源头直供和短链路,打造产品力和提高效率,完善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和平台规则,坏果包赔、淘特潮品直营店等都是经典的战术动作,而在每一次活动之后,淘特的潜能都得到了释放,比如淘特在2020年10月开启“一元更香节”,到了2020年双11之际,淘特的消费者就突破了1亿,2021年9月淘特上线“比拼多一点鲜”计划,销售规模同比当年2月翻了5倍。
所以,淘特这一次升级从长远来看,是一次大战术配合大战略,既让消费者进一步享受到了低价好货,又让源头供给端增加销量和利润,平台方也巩固了下沉护城河,是一种典型的“三赢”模式。
4,结语在中国,2020年官方报告的数据显示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广阔的下沉市场期待更多低价好货。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新的产品孵化矩阵上线,淘特将进一步加强与优质厂商的联动,在推动“低价好物”升级的同时,也把握住下沉市场的新变化和新风口,给之后的迅速增长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