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主要靠什么赚钱「滴滴打车创业故事」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苏宁主要靠什么赚钱「滴滴打车创业故事」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苏宁主要靠什么赚钱「滴滴打车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亿欧
近期互联网领域发生了很多热点事件:滴滴出行面临网络安全审查,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天鹅到家等据传取消或暂停赴美上市;苏宁易购获江苏国资牵头的新一轮战略投资,张近东辞去董事长职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阿里涉案6起、腾讯涉案5起……
就这些热点事件,亿欧网作者采访了亿欧EqualOcean CEO、亿欧智库院长黄渊普,以下为采访纪要。
01问:滴滴出行近期的事,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黄渊普:目前直接的影响是一些之前要赴美上市的企业暂停了。
暂停不等于终止,因为企业可能已经花了一两千万在上市这个事情上,后续如果能推进的话还是会继续推的。目前,也没有说不可以上,一些企业本身也没有什么敏感的地方,但大家都不敢做出头鸟。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企业直接在美IPO。它们没有其它的意思,是确实为了生存的需要,因为再不上,有可能活不下去。
问:在类似的事情上,企业是不是应该更有觉悟?
黄渊普:企业是市场参与主体件、是盈利组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赚钱没有任何问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本身就异常难,在一些方面无意识或能力不够,应该给予更多理解。
在中国,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整体是很良性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这个事情上,也要看到美国政府的动作释放了敌意。目前新的机制没有出来,让企业觉得有些迷茫,但要相信一点,中国政府肯定是照顾中国企业的。
问: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包括对创业阶段公司的影响,你怎么看?
黄渊普:中国是欢迎外资投资的,所以美元基金投中国创业公司不会有太大问题。未来如果美元基金的项目首选香港上市,反推到创投市场会在估值逻辑层面有一些影响。
我不担心美元基金不敢投中国创业公司这样的事情发生,中国的经济体量会继续快速增长,创业创新机会依然很多,主流基金承担不起失去中国。钱这个东西,它可能不太在意意识形态。
问:创业方向上,企业如何规避掉潜在的政策风险呢?
黄渊普:尽管近期出现了很多和政策风险有关的事,我个人依然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不应该花太多精力去关注这个。正正当当做生意,不去想歪的心思,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风险。绝大多数企业,长不到需要研究政策风险的阶段。
当然,企业变大后,确实应该在ESG层面做得更好。
问:近期不仅科技巨头有一些事情,一些传统的巨头(比如苏宁)也出了不少事,这怎么理解?
黄渊普:我觉得苏宁的事情还是很好理解的,时代变了,苏宁最终没跟上时代的变化。其实,没跟上是正常的,苏宁引领过一个时代这已经相当厉害了。
亿欧智库出过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实物商品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是25%,2025年这一数字会到35%左右。线下零售做得好的苏宁做线上,其难度远大于轻装上阵的电商公司。
对于一些企业家退出舞台中央,我觉得还是应该多给予一些掌声,张近东值得大家的尊敬。
02问:创业者普遍焦虑,近期的事情会加大大家的焦虑,创业会越来越难么?
黄渊普:作为创业者,我也经常焦虑。创业者都有掌控欲,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下,有太多没法掌控的地方,所以要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容易。
我跑国外还比较多,综合比较下来,我还是觉得中国机会大。同样,亿欧智库也推了一下中国GDP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数据,到2025年大约有21万亿美元的GDP体量,1.8亿户中等收入家庭(按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万美元的标准)。这么大的市场和中等收入群体,肯定会有很多机会。
当然,创业肯定是越来越难的,竞争的门槛在迅速抬升,对创业者的要求也是如此。
问:感觉风口一个个在破,你怎么看?
黄渊普:很多行业领域在降杠杆,不能称为风口破灭。比如说教育领域,作为家长,我也不支持把教育搞成风险投资竞相掘金的产业。
一些领域破,一些领域在立。今年最明显的一个领域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几年靠政策补贴匍伏前行,今年市场进入爆发期了,预计全年能卖出250万辆。亿欧智库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100万辆。
整体来说,任何方向的创业,在中国都异常激烈,很难像欧美一些国家那么平和。我觉得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人多资源少,在有限有形资源的领域,竞争容易发展为“你死我活”的关系。
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资源,国家鼓励往真正的硬科技领域创业,通过创新挖掘无限资源,我觉得是很对的。另外就是,要引导企业把全球作为舞台,这样就不会那么卷了,中国企业全球化,接下来的主要参与者会是科技类公司。
问:往后看,创业机会会在那些方面?
黄渊普:我看到的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企业服务、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是最热的几个领域。如果用一条主线串起来,是“数字经济”和“数字化”。
在市场营销领域有句话大意是说“不可衡量就不能提升”,这句话用在产业链其它环节也适用。数字化的最大价值是实现可衡量,支撑后续的提升。
亿欧智库发布了很多份数字化的报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推进速度很快,但这个事情依然任重道远。亿欧智库推了一下,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大约是1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在10%多一点。
除了数字化,今年大热的“碳中和”处在早期阶段,个人很看好后面的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