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清流”挑战“泥石流”直播电商悄然生变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远见」“清流”挑战“泥石流”直播电商悄然生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远见」“清流”挑战“泥石流”直播电商悄然生变,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期话题:当“分享阅历”,取代“我的天,买它”;当直播电商的“清流”挑战“泥石流”。带货主播“风水流转”,是什么原因?从刘畊宏到新东方老师的“逆袭”背后,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平台和顶流主播,存在着怎样的博弈?顶流主播是平台“造”的,还是用户“选”的?顶流主播的“保鲜期”有多久?直播电商行业未来又要发生哪些改变和挑战?
不久前,新东方旗下直播间东方甄选爆火出圈。以董宇辉为代表的英语老师们,凭借“双语直播”加上读书心得和人生阅历的分享与互动,从粉丝不足百万的直播间,一举成为拥有1900万粉丝、一周带货3.4亿的热门直播间。
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卖大米,这样说:“在异乡打拼的你,吃过很多菜,但没有味道,因为饭局上得回答问题、迎来送去,谨小慎微,吃得再好也不自由;回到家,这碗饭就着西红柿炒鸡蛋、麻婆豆腐和土豆丝儿,越吃越舒服。”——于是,很多从不做饭的粉丝下了单。
过两天,他又说,“我没带你看过长白山的皑皑白雪,感受田间吹过的微风,看过弯下腰犹如智者般的谷穗,但我邀请你,品尝下这样的大米。”结果,上袋大米还没开封,粉丝们又下单了。
当“分享阅历”,取代“我的天,买它”;当直播电商的“清流”挑战“泥石流”。带货主播“风水流转”,是什么原因?从刘畊宏到新东方老师的“逆袭”背后,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平台和顶流主播,存在着怎样的博弈?顶流主播是平台“造”的,还是用户“选”的?顶流主播的“保鲜期”有多久?直播电商行业未来又要发生哪些改变和挑战?
本期嘉宾:
资深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 王超
直播电商资深运营专家、36Kr特邀财经作者 寻空
“积累与运气”捧红英语老师 平台不“操纵”只“助攻”
思远:前段时间新东方英语老师的“火”,背后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寻空,从你直播电商运营和营销的经验看,“英语老师 内容电商”的火爆,运气和实力,哪个因素更重要?
寻空:积累、运气,两点都有。更早时,刘畊宏健身火了。其实,他最早也做直播带货,卖不了多少,最多一场卖几十万。后来,索性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健身。健身一开始也没人看,后来因为两次意外因素,平台误判封了直播间,一气之下他穿羽绒服跳操,加上周杰伦的歌和疫情居家的大背景,他就火了。
新东方这些老师即使不直播,在新东方教书“5分钟一个梗”是标配,他们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直播时信手拈来——这是积累。多年来,直播带货都是像电视购物一样的 “叫卖式”,公众早就审美疲劳——这就是“内容”直播的机会。去年,有个羽绒服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到珠峰脚下直播。董宇辉本人也非常励志,也会讲话,几个因素都有。
思远:(抖音)平台是否人为给了大量流量,如果有,这种流量推动作用有多大?
寻空:平台不能直接去推,只能助推。东方甄选不是一下就火了,播了半年,俞敏洪自己开始一场也就卖几十万。董宇辉因为“金句”在朋友圈、社群火爆,平台察觉了这个潜质,稍微助推一下而已。
思远:心理学有个词叫背叛者收益原则——当人对于某种状态有了审美疲劳,会本能产生对抗。
王超:这是对那种“直给”售卖模式的颠覆。新东方老师天然跟知识内容、知识消费的场景关联。这是抖音乐意的内容红利,其激励更多能提供知识的人带来更多视角。
资本市场精明观望 “船大掉头”面临艰难挑战
思远:据说很多人开高价挖新东方老师,高到什么程度了?
寻空:现在没有具体的价。但董宇辉等这几个核心主播,即使两三倍也不高。东方甄选不收坑位费,按佣金分账,这段时间卖出那么多货,俞敏洪也说过要给这些主播股份,所以,老师们的收益远远高于外界“挖墙脚”两三倍所谓的年薪。
思远:新东方带货以来,多家机构也推出了研报,有些谨慎乐观地认为,估值还有20%增长空间;也有人下调了评级,质疑其对供应链掌控缺乏稳定性——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花旗银行,还有腾讯等国内外股东纷纷减持套现,怎么看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
王超:新东方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主业原本是教育。即便从去年到今年,做出了很好的直播带货成绩,推出了几个大主播。但一个几万人的公司,转变并非易事。资本市场非常清醒,做直播的收入跟做教培的收入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2021财年新东方在线的全年营收是14.87亿,毛利五六亿,虽然亏损了,但毛利很高。母公司新东方营收达42.77亿美元,直播电商的收入,跟主营业务差得很远。
爆红IP保质期有多久?短视频平台与顶流主播的“博弈论”
思远:代表性人物“灵光一现”不能掩盖大船仍然面临的挑战。另外就是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这种单人IP,主播火了,但模式能不能复制、稳定,是个大问号。既然主播IP难复制,那么带货网红IP的保质期到底有多久?有没有标准?
寻空:一句话概括“铁打抖音,流水网红”——顶级爆火的网红,像新东方这种,很难持续很长时间——当初罗永浩也是第一场直播销售过亿,但往后就归于平静;还有鸿星尔克那时的所谓“野性消费”。这些短则一两周,长也没超过一个月。
大众在消费一种情绪。爆火的直播品牌也好,网红主播也好,最重要的是爆火后怎样承接住后面的“流量”。罗永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爆火后,立刻转型为“交个朋友”机构。他以前直播时的幕后策划、助手,开始走向前台。近一段时间,他个人直播的GMV占整个机构不到3%。路径清晰,头部IP撬动流量,布局成机构,各个品类都做供应链、自建品牌,再逐渐去IP化,让机构成熟稳健成长。东方甄选目前卖货以农产品和书为主,选品及供应链打造,还没达到交个朋友的水平。
思远:平台和顶流主播间现在充满博弈。一方面,大平台都需要大主播作为门面;另一方面,大主播们翅膀长硬了,利用流量、IP的影响力裹挟平台,跟供应商压价,让平台、供应商和腰部主播很难受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平台会优化算法,让流量相对均匀分布吗? 平台和顶流主播怎么做平衡?
王超:平台肯定不希望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让大主播裹挟平台。现实情况是各平台的技术特点、原始用户特点不一样,所以形成了平台对主播不同程度的依赖。
思远:平台需要固定的“顶流”吗?
寻空:对平台最有利的结果是什么?不需要长期的顶流,需要不同、持续的短期顶流,制造声量。长期顶流,大概率挟持平台;所以平台需要让短期顶流,不断制造流量和热点,强化市场信心。
思远:现在平台都很重视垂直品类的顶流,比如紫砂壶、图书、茶叶、玩具,把流量按照类型分下去?算法也是这样的吧?
寻空:肯定是这样。比如之前很火的“大能讲手表”,算法能把这人推荐到对其感兴趣的人群,顺带说一点大众话题;还有钓鱼的“天元邓刚”,也是这个路径。在公域流量的论坛时代、微博时代,这种人很难成为顶流,但平台算法可以把他们推到他们需要的粉丝身边,这些“小众”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间。
“顶流”主播是算法造的,还是用户选的?
思远:从公允的角度,这个结果是平台用算法“造出来”的,还是用户用手“投出来”的?
寻空:算法是AI,即便是在内部的人,做工程师的人敲代码,他也只能执行这套算法的“某一环节”,他无法去主导算法的走势。算法是一个“黑盒”——用户永远在贡献数据,拿到数据再调整算法,你不可能预测到完全的规律——这就是为什么头部主播不断变换的原因。每过一段时间,算法都会“抛弃”一些主播,去找一些新人。
思远:所以,总体来讲,算法是基于用户,就是用脚投票的,对吧?算法没有主观推谁,但会根据判断去“助推”?
寻空:对,算法没有特别大的主导权,去主观推哪个人。算法对整体市场和参与的主播们,是一视同仁的。因为算法涉及的“长尾”很长。
思远:直播带货的2.0版本才刚刚开始。6月底,广电总局和文旅部共同印发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给从业者划定了31条红线,行业在逐步规范。
我感觉,下一阶段直播带货会有两个明显变化。一、从强调卖货技法、人气流量的综合类大主播,逐渐向各个品牌的自营店播分化。随着竞争激烈,大品牌方也会坚定这个趋势和判断,培养自己品牌的固定销售渠道。二、各平台也会逐渐把流量,向各领域里的垂类主播倾斜,才能构建直播生态的平衡性。你们怎么看?
王超:直播带货三四年来,几拨头部主播倒在纳税、商品质量、敏感话题等问题。随着行业进一步成熟,正规军,有纪律、成熟的公司进来就有了优势。像俞敏洪这样的,创业30年穿越过多次经济周期的人,相对比顺势而起的MCN网红,更容易行稳致远。
寻空:我认为两个趋势。第一个观点跟你是一致的,网红达人类主播未来会更艰难,直播平台未来要“双轮驱动”,一定是鼓励商家自播;对品牌来讲,做直播最重要的是赚钱、利润,不是赔本赚吆喝。
思远:这种现象在零食等快消品品类很常见。头部大主播,确实带货猛,于是把供应商的产品压价极低。
寻空:在美妆行业也特别明显。因为直播需要现场化妆,有一定专业性,达人收费特别高。产品利润不到20%,30%的钱被达人赚走了。所以,平台也希望未来自播和达人并驾齐驱。整个电商行业而言,“货架和内容”会逐渐融合。
淘宝的货架电商,比如某家旗舰店,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直播,有点“内容电商”的味道,不是像以前,让用户搜索东西,买了就走。
抖音电商,你也会发现,直播时,购物车和店铺里经常陈列着上百件商品,实际已形成“货架电商”的形态。货架电商在补内容,内容电商也在丰富货架。
作者:经济之声《远见》制作人 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