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要在转变经营逻辑中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跨境电商主要商业模式」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跨境电商要在转变经营逻辑中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跨境电商主要商业模式」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跨境电商要在转变经营逻辑中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跨境电商主要商业模式」,希望能帮助到您。
——访宁波帝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威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今丰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乐堂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要练好“内功”,从物流产品标准化、人才团队建设、系统信息化和链条全程可控、资本运作四个方面不断进行提高。
本报记者 刘慧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市场保持增长态势,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近10倍,支撑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在全球疫情反复、传统外贸下滑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经历了物流运费上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供应链断链危机等事件。
目前,全球跨境电商面临着经济衰退、跨境电商商业模式变化等挑战,跨境电商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改革与创新。跨境电商发展面临哪些障碍?未来的趋势又会是怎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航运物流分会(IESA)发起成员、宁波帝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帝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威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今丰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乐堂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境电商要在转变经营逻辑中实现转型升级。
跨境贸易是全新的模式和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您从2015年开始就从事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目前,宁波帝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跨境电商物流领域的头部企业,上海威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场上美国线传统拼箱的头部企业。中国跨境电商目前的发展现状怎样?未来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黄乐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跨境电商经历了过山车般,从一个亮点高风口,到现在进入缩编甚至破产重组的低潮,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正在进入调整期,从无序的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系统化调整。跨境电商贸易本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制造产能“走出去”,更靠近市场。另一个是到国外做这个国家的内贸。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产业全球化,以各种龙头企业、跨国企业为代表走向全球,现在中国产业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在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后,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全球化。和原来的国际贸易不同,是由TO B端贸易变成了TO C端的贸易,进而引发由原来的FOB和CIF为代表的交易方式,变成了从铺货到市场终端的经营模式。
同时,跨境贸易兴起的过程也是建立贸易信用体系成本降低的过程。古代贸易是部落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应的是部落国家之间的信用,后来是家族信用,接着是企业信用,现在是在上述信用基础上,企业和个人之间信用体系的兴起过程,所以跨境贸易对于各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来说,是全新的模式和挑战,碰到一些挑战和问题,都是正常的,但调整后必有更广阔的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在部分跨境电商企业经营受损的背景下,2021年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占比依然超过35%。2017-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分别为29%、29.5%、33.29%、38.86%、36.32%。未来随着行业规模不断增长,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跨境电商贸易面临三个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8月29日发布的《2022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我国跨境电商贸易目前存在哪些挑战?
黄乐堂:第一个挑战是经营逻辑要转变。跨境电商贸易是跨到异国做内贸,更要重视客户的购物体验、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和使用体验、消费者心理及营销整体规划,售后服务同时也要跟进。比如产品要根据客人的需要和反馈不断研发创新。在营销整体规划中,营销不仅是广告和抢占市场的低价促销,更多是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品牌要更加重视购物体验和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从体验开始建立口碑,就会建立良好的品牌。
第二个挑战是合规化,从产品本身到财务税务法务,再到经营层面的合规化。很多时候为了快速有效和便捷,经营就需要更加变通和灵活。在新兴贸易中,本来就是寻求遵循现有规则中去挑战未知领域的过程,更要建立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合规化思路和总体规划。
第三个挑战是供应链管理。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高水准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跨境电商贸易的新兴领域里,政策层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在金融领域,要从货物保险到运输保险实现全程覆盖;在基础设施领域,在重要口岸提供更多的物流公共仓和物流用地等。从企业层面而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经营能力,考虑从采购、生产、出运、铺货到售后的全过程处理方案,在做优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分段外包,在不同层面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体系。
“物流行业做好服务,贸易商做好贸易”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痛点有哪些?
黄乐堂:中国的物流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电商的起伏和物流自身发展的规律,经历一些痛点是必然的,也能在发展中克服和解决。目前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主要由两类物流企业转化而来,第一类是原来从事国际快递代理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第二类是原来传统的国际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宁波和深圳三地,起点不一样,痛点也不一样。
第一类企业的特点是小而灵活,能很好地提供各种上门收货服务,不断选择不同的物流渠道商,以此来不断优化物流线路,痛点是缺少稳定可靠的国外合作伙伴,服务质量不稳定,缺少传统的国际物流经验,从舱位到意外问题的把控能力也有待提高。这类企业主要在义乌和深圳,还有一些企业在内地,尤其是以华东和华南为主。
第二类企业的特点是能把控全链路,服务相对稳定,在相对严谨的同时,服务也相对刻板。
这两类企业共同的痛点都是,如何更好地通关合规化、数据全程系统化、物流法律责任明确化。
物流作为贸易服务商,要多沟通和琢磨市场的痛点和未满足点。不仅是简单将客人的货物送达目的地,更要为他们做到:准备出售,一切就绪!让物流行业做好服务,让贸易商安心做好贸易,这是明确的要求,但也是很高的要求。物流商要建立完整全链条的物流通路和其他辅助服务,比如贸易代理、保险代理、目的国的客服代理,可以自己建立,也可以进行跨界联盟合作。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要练好“内功”
中国经济时报:未来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如何实现转型突破发展?
黄乐堂:在通关合规化方面,我国已经作了很多努力,陆续建立9610、9710、9810的新通关模式。在数据全程系统化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成熟传统物流系统、仓库系统、快递系统,但把这些都整合好、又能对接电商的稳定系统还不完善,都还在不断试错和优化中。近几年,和跨境电商物流相关的法律诉讼增加,以宁波海事为例,2018年有1例,2019年有3例,2020年有10例,2021年有15例。亟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整个行业低潮期,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要练好“内功”,从物流产品标准化、人才团队建设、系统信息化和链条全程可控、资本运作四个方面不断进行提高。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物流产品,数据信息采集、关键节点的时效标准、外箱标签全程标准到保险项目下赔付标准,都有待更加完善和明确。在人才团队建设中,从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内外部培训、员工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都要建立完整的团队建设体系。信息系统化要重视IT的建设,今后物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据的竞争、整个链条的竞争,要敢于走出国门,在目标国设立企业,在链条上配合跨境电商企业一起覆盖到消费者。对于部分企业,还可以考虑从资本并购的角度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直接建立全链路的整合。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经过磨炼和调整后的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和跨境电商物流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