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科技」我省深入实施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 2012-09-11 17:07:53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制造业科技」我省深入实施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省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的变革趋势,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以新兴信息化技术支撑新兴产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促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意见》明确了我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的工作目标:
一是实施示范工程。重点培育5家大型骨干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5家制造物联与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企业、5家服务型制造应用示范企业,依托多层次、多技术特征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辐射带动200家企业。
二是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围绕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软件产品。
三是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自主开发一批重大数字化装备和成套设备。
四是依托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整合全省制造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全省的云制造服务平台,重点培育6家技术咨询培训机构,面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服务,实现对服务型制造的支持,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产业链运营成本和技术资源配置成本,带动中小企业群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四项重点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了我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的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围绕我省主导产业,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骨干企业开展“大型骨干企业数字化应用示范、制造物联与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服务型制造应用示范”三大应用示范工程,择优培育示范企业,并在200家企业推广应用。
二是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围绕制造业高端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结合应用示范工程,重点研究开发面向行业的高端三维设计、精细管控、商务智能、产业链协同、云制造与SaaS服务支撑平台、无线射频识别(RFID)与传感网、智能嵌入式、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矿山、绿色制造和再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炼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大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在企业推广应用。
三是重大数字化装备研究开发。发挥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围绕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焊割、数控冲床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金属构件加工设备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大型铸锻件加工技术和装备、数字医疗装备、石油钻采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新型工程机械、大型空港装备、自动化纺织染整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专用成套装备,重点研究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形成技术优势和特色,培育产业集群,满足重大工程的需求。
四是构建山东云制造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山东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整合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的网络与计算资源,构建面向汽车、数控机床、橡胶轮胎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山东云制造服务平台,围绕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管理全过程,为企业提供设计、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服务、采购协同、售后服务、委外加工和工序委外服务、软件租用和行业知识服务等服务内容。探索和发展便捷、可靠的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外包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协作能力和资源按需供给能力,鼓励、引导大型骨干企业信息化机构与主营业务分离,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和风险。结合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培育6家具有区域服务特色和影响力的技术咨询服务或培训机构。


五项保障措施


《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了确保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制造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调整充实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紧密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工作,加强资源集成,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建立专家与示范企业的重点联系制度。围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研究,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措施,营造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在年度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安排上向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倾斜。省科技计划安排配套资金重点支持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的项目和企业。各市每年要安排经费用于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联合省内风险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企业作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把企业用于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围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示范等各个环节,贯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三大战略。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作为科技立项的重要依据,把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示范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发明专利申请和牵头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有重点地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支研发、管理、应用、服务相配套的专业人才梯队。
四是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企业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扎实推进《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B37/T1947-2011)等地方标准的实施。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年度指数调查制度,制定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成效的科学统计评定标准,作为评价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在全省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监督激励机制,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
五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依托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国际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大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共同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上开展合作,提高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专业软硬件开发平台的技术水平,加强企业在集成应用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层面上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