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意见》解读

互联网 2014-07-29 15:42:18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意见》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在鼓励基础和源头创新、支持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省创新体系建设,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出台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基金定位、导向、目标,申报、评审、结题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意见》出台的背景
自然科学基金是我省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源头创新,促进我省基础研究学科均衡发展,助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有效手段,是吸引、培养和稳定创新性科研人才,丰富创新研究成果,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当前情况看,我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离广大基层科研人员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高水平科研人才和团队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远不能满足创新性省份建设的需要。尽快打破创新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改进省自然科学基金目标导向、支持结构、申报与评价方法,扩大基金资助规模和强度,提高基金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对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进而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结合《省科技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实施,明确提出扩大规模、提高强度、持续支持、相互衔接、整合资源的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的思路。
《意见》的主要内容
1、明确省基金资助重点方向。明确省基金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对项目支持,完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才发展培育体系,设立层次分明的支持和资助类别。基金分设创新人才培养基金、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英才基金、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科研人才发展全链条进行支持,实现了项目、人才一体化。
2、强化与科技计划的衔接。一方面发挥好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种子基金”作用,统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等国家计划的衔接;另一方面按照人才成长阶段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设置接口,做好与省科技人才计划衔接;再一方面与科技发展计划、自主创新计划、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有效对接,发挥好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创新链条上源头创新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3、适当扩大支持规模。面向基层和科研一线,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扩大支持规模,资助更多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基金项目,为做好科技人才储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源头创新提供支持。
4、逐步提高资助强度。按照科研需求,在综合评价科研工作成效基础上,不断调整基金支持人员结构,特别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逐步加大资助强度,为重点课题攻关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着力解决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5、形成持续支持态势。遵循基础研究持续投入、不断积累以及人才阶段性成长的客观规律,在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进行持续支持,推动学科均衡、交叉和融合,为产业跃升提供科技支撑和引领。
抓好《意见》落实的具体措施
一是改革评价方式,强化基金导向。制定新的立项评审、项目结题的指标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原创性、原理性的重大发现,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引导科研人员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工作,提高基金整体水平。
二是鼓励协同创新,团队攻关。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要求特色鲜明,研究团队结构合理。鼓励科研人员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单位开展协同创新,围绕重大问题协同攻关,促进重点学科发展的突破,产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探索科研资源、阶段性成果共享机制,形成产学研互动链。
三是增加支持手段,提高基金使用效能。根据基金项目的特点,确定支持方式和实施方法,跟随项目进展,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匹配资金,引入后补助、奖励等方式,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四是完善同行评议,体现评审科学性。科学设计评审流程,规范同行专家网上评议、视频答辩、会议答辩、学科组会议评审、基金委终审等具体程序。尊重专家意见,探索发挥专业学术团体等在基金项目评议过程中的咨询作用,客观准确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五是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基金服务水平。合理制定申报条件,减化申报程序,不再要求查新报告;改进申报方式,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科研氛围,实行项目申报不限项;完善基金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申请者能够及时查询立项工作进展,实现立项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完善基金信用管理,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评估评审专家等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建立责任倒追机制,提高基金服务管理水平。
六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体现公平、公正。从基金申报、评审到结题以及项目后续发展跟踪管理的信息公开,评审程序、时间表和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按照科技报告制度要求,尝试将结题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邀请纪检监察全过程监督,关键环节邀请同行专家及社会代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