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西王」牵线搭桥 让中科院项目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山东西王」牵线搭桥让中科院项目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
日前,31 个省份2014 年经济“ 成绩单” 出炉。山东以GDP 总量5.96 万亿元位居探花,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44900 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预计达到31.33%,比年初提高1.1 个百分点。
5.94 万亿的成绩单中,中国科学院通过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做出了新增产值187 亿元的贡献。
“这187 亿元只是一个比较笼统和基础的数据,每一项技术转移都会为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附加值,这些附加值不好统计。”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副主任王东升看来,相比山东经济总量的大盘子,“作为一家旨在推动中科院技术成果在山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机构,我们做的工作仍然太少”。
作为中科院的“项目中转站”,自2008年成立伊始,中科院山东中心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基地、产业示范园区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中科院科技成果的“集成转移”,为山东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从麦麸中提取“软黄金”,则是中科院山东中心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一项亮点。
“软黄金”学名小麦糊粉层,是小麦种皮和胚乳之间一薄薄的一层,只占麦粒总质量的7% 至9%,却包含了麦粒90% 的生物活性成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但在磨面过程中被磨到麦麸中,成为动物饲料。从动物口中把小麦最有营养价值的糊粉层“夺”回来,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开发了从麦麸中大规模、低成本分离小麦糊粉层的独特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农业大省,小麦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中科院山东中心的大力推动下,2013 年“山东知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泰安成立,并建成了全球首条小麦糊粉层产业化示范线,其生产的产品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并吸引了世界五百强公司益海嘉里、以及联想、富德等多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投资意向。
同样是农业方面,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态势之一,功能农业是一种新兴农业科技概念,主要目的是将农产品中如硒、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有益物质定量提高,实现农产品从绿色向功能化的升级。在中科院山东中心的推动下,山东首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在泰安肥城计划投资建设,其农业种植生产的富硒小麦和富硒玉米等,经过深加工处理可实现销售平均50 元/ 公斤,万亩达产后年实现产值近5 亿元,综合利税1.5 亿元,计划在5 年内将基地发展到5 万亩的规模。同时,通过核心区示范、辐射和扩散功能,拉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扩大就业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共同走向富裕。
……
“中心每年都会根据山东产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制定1—2 个专题。围绕专题计划进行产业需求和科研成果的集中对接”。王东升告诉记者,作为2014 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西王特钢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牵手,不仅延升了企业的产业链,更在钢铁寒冬中送去了“一把火”。
作为科研机构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一次典范,1 月5 日,西王特钢迎来一位特殊的新股东——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独立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纯净化冶炼钢锭低偏析控制技术等10 项专利技术入股该公司,“兑换”西王特钢约7% 的股权。同时,中科院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同步落户,这是该所在全国特钢行业设立的唯一一个技术中心。
在钢铁行业, 通常认为一吨特钢的附加值等于十吨普钢。中科院和西王双方合作项目瞄准高端装备用特殊钢进行研发, 不仅能带动国内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还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特钢水平,亦能盘活特钢生产的多条产业链。
农业、钢铁,这都是关系到山东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王东升的电话响起了不下四次。带着歉意,王东升告诉记者,这些电话都是山东各市、县区科技局和企业联系约定行程的。为了摸清山东企业的实际需求,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山东所有地市。
据统计,仅2014 年,中科院山东中心承办或参与大型科技对接活动14 次,参与省内外成果洽谈活动98 次;全院共有358家次院属单位、802 人次到山东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其中山东中心直接邀请的有56 家次、192 人次来山东考察、调研、实施技术转移转化;全年组织考察调研山东企事业单位近121 家;收集整理的企业技术需求307 项;分院、研究所与地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1 个,建立11 个研发平台和转化基地;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54 项,达成合作意向近160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