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海洋工程」中集创造顶尖海工装备 ,烟台制造最强钻井平台

互联网 2017-07-26 11:45:32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中集海洋工程」中集创造顶尖海工装备 ,烟台制造最强钻井平台。

今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消息世界瞩目。这其中的“功臣”之一,就是承担试采任务,由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7月25日下午,“新旧动能转换看山东”首届全国媒体走进自创区采风活动来到位于烟台高新区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带您了解世界最“牛”钻井平台是如何“诞生”的。

历时4年,打造世界最牛钻井平台“蓝鲸1号”

7月25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还没入内,颇具设计感的巨轮型大楼就让媒体编辑记者们眼前一亮。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工程特种船舶等海洋工程设计、研发,致力打造国内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发基地,已被国家能源局认定为“国家级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造船白名单企业及海工白名单企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省级工程中心”、“泰山学者蓝色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高新技术企业”。
在这里,研发诞生了一举创下多个世界第一的“蓝鲸1号”——全球首创双钻塔,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西门子闭环动力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蓝鲸1号”不仅外形巨大,内“载”也相当庞大,其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2013年8月28日由中集来福士开工建造。2017年5月10日,随着它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天然气水合物点火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技术研发,中集推动中国海洋工程领域升级

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巨轮型的大楼,800多名研发人员在紧张工作,这些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研发设计和总装是海洋工程的最重要环节,关乎全球话语权。刚开始涉足钻井平台时,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能力很弱,从第一代到如今的第七代,而现在已经能够生产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端海洋钻井船也正在全力攻关。
目前,研究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深水海洋平台研发基地,自主研发的半潜式平台的总包设计建造、批量并行建造模式,有效带动海工的上下游70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年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新型多功能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关键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一批自主研发成果分别获得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中国海工制造快速发展,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已经逐步超越过去的领跑者——新加坡和韩国。作为第一梯队海工企业,过去十年间中集来福士先后交付了8座半潜式钻井平台,10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其它各类的海工装备共计36座。目前中集来福士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全球市场份额从零到27%,在建深水平台数量世界第一。
2016年10月20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在激光复合焊接、脉冲焊接、自动焊接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紧密的合作,争取三年内建成集焊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的国家级焊接应用技术平台,实现乌方高效焊接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领域焊接技术的升级。

集中突破,打造海工装备“名片产业”

一个产业的崛起,既靠历史机遇,也凭谋划和努力。去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高新区与半岛另外5个国家级高新区被赋予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使命。
烟台高新区提出,要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奋力打造烟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其中海工装备产业,是高新区要集中突破的“名片产业”。由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牵头建设烟台海工装备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引进海工装备产业链相关科研机构和国产化配套企业,努力实现产业链配套企业本地化,带动烟台海工装备及零部件、海洋深水勘探装备、油田钻井装备、核电装备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起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据了解,2017年力争全面启动以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3.2亿元的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创新专项”为依托,加快建设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研发体系、整体建造和总装体系、关键设备制造体系、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等五大体系,到2018年,加大产业链相关科研机构和国产化配套企业引进培育力度,膨胀产业规模,相关企业达到15家以上,2020年烟台全市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过千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