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材料」老工业城市的“突围”之道

互联网 2019-11-08 16:26:38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淄博新材料」老工业城市的“突围”之道。

老工业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如何突围?“新材料名都”淄博用连续举办了十八届的新材料科技盛宴给出了一种答案。
“淄博作为一座传统的老工业城市,想要破茧成蝶必须靠科技创新。”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说,一缺人才,二缺技术,如何创新?那么就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在此背景下,2002年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期间,先后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358人次,国内外100余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4000余人次前来,一大批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淄博大地落地生根。
9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以下简称“新材料论坛”)在淄博如期开幕。30名院士、200余名专家齐聚,为这一老工业城市的转型突围再添新动力。

“最强大脑”把脉产业发展
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中国陶瓷名城”、“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一项项荣誉见证着新材料论坛十八年来发挥的作用与取得的成效。
作用首先体现在高端人才对产业的把脉方面。
“新材料产业各地都需要,淄博需要发展什么样的新材料?我认为淄博要有选择,要抓住最重要的、具有颠覆性变革的新材料坚持做下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为淄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论坛期间,此类精准、专业的建议遍及各个会场、不同领域。
纺织产业是淄博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于该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表示,纺织化纤产业可应用到国防、航天航空等国防安全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也是一个国际竞争很强的产业。目前,我国的化纤产业已达到先进指标,在国际上取得领先地位,到2020年,我国可以初步建成化纤强国,到2025年做到领先世界的水平。
“山东和淄博的龙头纺织企业不少,产业基础雄厚,但化纤产业相对而言有些落后。”蒋士成表示,淄博在发展化纤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希望企业能够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把握这一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论坛、通用机械创新与发展论坛、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发展论坛、绿色环保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陶瓷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国际粉体新材料论坛……本届新材料论坛期间,共举办了7场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为淄博产业发展进行了把脉开方。
“新材料论坛为淄博打造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平台,既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坚持扩大开放,在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具体举措。”论坛期间,包括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在内,不少与会者纷纷对活动点赞。

批量优质项目激活产业活力
9月3日下午,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静早早地来到了京鲁(淄博)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洽谈会会场。这家深耕聚四氟乙烯材料十余载的高新技术企业,眼下正在开发的三代产品——聚四氟乙烯膜产品遇到了均质化难题,周静此次前来旨在寻找相关技术。
“企业不断发展,也会不断遇到技术瓶颈。淄博市每年举办新材料论坛,确实帮我们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周静告诉记者,在去年的新材料论坛上,该公司与四川大学郭少云教授就均质化膜基材问题达成合作,目前已进入试验中期阶段。
本届论坛的举办,让周静再次看到了希望。仅京鲁(淄博)科技成果专场,就有50多项新材料领域优质科技成果项目集体亮相。“北京院校多、成果多,淄博产业承接能力强,希望强强联合推动先进成果技术在淄落地开花。”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政策研究部部长李智勇在对接会上说。
新材料技术论坛不单单是一次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架起了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合作的桥梁。除新材料领域外,瞄准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等淄博市重点产业的前沿项目也同样抢眼。
在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扶贫专场对接洽谈会上,“智能多行蒜种盒抓取投放装置”等涉及新品种、栽培技术、农业机械设备等九大领域的900余项农业新技术汇集成册,成为淄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题对接洽谈会上,由刘维民院士领衔、13位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参会,与淄博100余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专题对接洽谈会上,来自山东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院所的10位专家现场发布科技成果近50项……
“科技成果转化很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大家通过交流把实验室里的项目变现,这很重要。”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林明星认为,活动利好是双向的,对于高校较少、科研院所缺乏的老工业城市淄博来说,这批技术成果也将成为当地乃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从“请进来”到“主动来”、“扎下根”
山东金力特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薄壁不锈钢水管等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在去年的新材料论坛上,该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对接了不锈钢抗菌管项目,眼下,该项目已实现批量生产。
公司董事长李京朋告诉记者,上述项目产品在解决了防腐蚀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杀菌的作用,可应用于二次供水设备、医院、厨房、餐饮、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让他再次欣喜前来的原因还不止此:“通过项目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合作,目前杨春光教授及其整个科研团队都成了公司发展的智囊团”。
显然,新材料论坛搭建起了高校院所与淄博企业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对接一位专家,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个创新团队,落地一批创新项目,突破众多技术难题——在这一链式反应过程中,淄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前来——今年2月,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团队正式落户淄博,合作建设便携式移动源污染排放测试研究院和项目转化基地。
如今,淄博这片热土已成为“高精尖”人才的齐聚地。记者从淄博市科技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68位院士在淄博先后累计建立了92家院士工作站。2002年以来,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9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30项,成为推动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从最初的“请进来”,到如今的“主动来”并“扎下根”, 一个地级市何以吸引大咖云集?
新材料论坛这样一个高端、高效的平台,无疑为人才与项目“发光发热”提供了一个便捷通道。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淄博对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重视。
近年来,淄博先后出台了《淄博市强化科技政策落地见效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淄博人才新政23条”、《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淄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淄博人才新政”39项配套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创新性提出按照“海外工程师”年薪的60%给予引进单位补助。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淄博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这座老工业城市正突出重围,迎来新生。(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