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为什么「为什么从销售转去做客服」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客服为什么「为什么从销售转去做客服」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客服为什么「为什么从销售转去做客服」,希望能帮助到您。
做分享后,经常遇到天南地北的同行,他们都有类似的反馈:姚老师,客服经常挂在营销下面,可营销老大的大多并不了解客服,也不重视。这让我们的工作很被动。通常是销售要做什么,我们就要配合什么。可我们的想法需求,经常是被压制的。说得好听一点,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得不好听一点,实际就是附属品,没有灵魂,也不需要灵魂。
对于这些朋友的反馈,我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我也搭建过一些客服团队。在我的印象里,客服部80%以上,都是挂在营销口。我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了几个领导,他们对客服的理解还是深刻的,并且也给了我较多的自由度。
我自认为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在我开始慢慢变成熟以后,对上级也多了一些选择权。打个比方,我要跳槽到一个新的企业,在谈的时候,我就会问未来的领导。例如你对客服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希望我做成什么样?如果大家的观念和思路比较匹配,并且领导的性格是我比较喜欢的,我会很快决定,并从容入职。因为这种前期判断和了解,可以减少后期磨合和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加速工作的进度。
但回到今天的主题,确实是很多客服团队是挂在营销口下面的。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直接领导,大多是营销boss。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看人资是独立的,财务是独立的,IT也是独立的,甚至像品检,物流,这些部门也都是独立的……为什么只有客服常常会寄居人下呢?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原因无非这三点。
首先客服是一个很难短期集中投入,就可以马上看到成效的一个部门。打个比方,排除掉销售市场这些跟业务很接近的部门,就是投入即有产出的部门,我们把客服跟人资还有IT摆在一个平面上做对比,你就会发现:客服团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投入久,回报慢,属于需要细水长流维护的部门。你看,HR一招人,马上就可以用,构建好体系,对公司人才运作,至少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更不用说IT了,哪里系统有问题,维护一下就解决了,或者需要开发某个程序,只要有推进,效果都短期可见。
但客服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外部。时间战线会拉长,客户群体又庞大,关键还参差不齐。好的体验,不会马上反馈到内部,差的,却能立刻出现。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所以也造成了高层的一个印象:客服是成本部门,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必须养着。所以这样的团队是很难真正独立出来。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电商企业,头部公司,或产品就是服务和体验企业,他们不得不重视客服。在这种情况下,客服中心的地位自然被抬高,并能真正独立运作。可是通常情况下,因为客服跟销售的紧密联系(都是对客部门,一个销售产品,一个提供服务,并且客服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要支持到销售。),所以决定了:客服在不能够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最合适的归口是营销。
第二是跟客服人这些年的自我努力有关,你没有把客服工作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虽然现在有一些新的岗位,比如会员管理、客户研究、用户增长等,能够让客服价值更快速展现出来,偏运营,但又跟客服紧密相关的职能冒出来。但说实话,客服人在对客价值的挖掘、研究和探索方面,走得还是慢了一些。包括对客体验的研究、开发和落地,也是相对滞后的。你走到哪一步,就决定你卡位在哪儿。所以有时候我们客服人,也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做得还不够,这些星星点点的亮光还不明显,所以整体的亮度也无法璀璨星河。
第三我觉得跟高层惯有的思维有关。大部分的boss或领导,更看重营销,人才培养,企业资金流管理……他把重心放在了重要的地方,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这些产出并不明显,或回报不快的部门。不了解,又没时间了解,就会出现这种自上而下的尴尬。而这种局面,需要能人来打破,更需要时间来纠正。
前些年我比较激进,觉得客服人和客服岗位,没有什么前途,甚至会有失落。但最近两年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也许是因为跟同行交流频繁,也许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持,更有可能是自己心境发生了变化。我已经对职业困局很少抱怨了,更愿意用正向的思维去研究去解决。如果同行各个都能独当一面,那么星星之火必然燎原。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困惑和难题,成熟的职场人,都需要去培养消化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而不是像祥林嫂,一遍又一遍地发着牢骚,又不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