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行业发展「中国免税行业」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免税行业发展「中国免税行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免税行业发展「中国免税行业」,希望能帮助到您。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邓升亮)
1. 疫情受控后边境放开对离岛免税影响几何整体免疫水平提升。全球新冠疫苗自 2020 年 12 月陆续开始接种,截至2022 年8月28日,全球新冠疫苗每百人接种量为 158.82 剂次,已初步形成整体免疫,部分发达国家及旅游目的地国家逐步放宽出入境旅游限制,全球旅游业快速复苏。而我国新冠疫苗每百人接种量达 240.69 剂次,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但散点疫情反复扰动下,我国旅游复苏进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全球旅游需求快速恢复。从全球旅游数据来看,复苏趋势明显。根据UNWTO 数据,2021年 7 月全球酒店入住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至 2022 年6 月全球酒店入住率达到66%,超越疫情前水平。国际游客数相比 2019 年同期呈波动复苏趋势,截至2022 年5月,全球国际游客数已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54%,国际旅游逐步复苏。
出入境游曙光再现,边境放开对离岛免税影响几何?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与变种病毒致死率下降的共同影响下,我国防疫政策也呈现实质放松趋势。自2021 年10 月文旅部放松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不搞一刀切以来,卫健委、文旅部、工信部先后放松防疫要求,收窄跨省游熔断范围、缩短隔离要求、行程卡摘星,防疫逐渐精准化,游客出行对因疫情产生的担忧逐渐淡化。国际航班熔断机制优化,对照全球旅游复苏趋势来看出入境限制有望逐步放松,边境放开后是否会对离岛免税热度造成冲击?
1.1 因疫情限制回流部分或小于预期
疫情爆发后奢侈品消费明显下降,疫情限制下的消费回流受出境游恢复分流有限。2019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达 940 亿欧元,相较 2018 年上升 10.59%,较2015 年上升23.68%。其中大部分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2015 年、2018 年、2019 年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占比分别为 23%、27%、32%,境内消费占比逐年提升但仍较低。尽管新冠疫情爆发后境内消费占比提升至约 70%-75%,消费回流效果显著,但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额约为590亿欧元至 630 亿欧元,同比降幅明显。我们认为奢侈品消费主力为中产及以上家庭,新冠疫情对该群体消费能力冲击较小,奢侈品消费的缩量主要系由出境游产生的对境外奢侈品消费需求。一是出国游玩本身在境外免税店的消费场景,回流离岛免税的较少;二是欧美高端奢侈品店因低价区、限量、地区发售等所产生的高端奢侈品消费,不受境内免税影响。从消费额角度看,2021 年因疫情限制而回流国内的奢侈品消费近294亿欧元,按 2021 年末汇率 7.22CNY/EUR 计算约 2125 亿元,离岛免税市场规模较2019 年增长约317 亿元,剔除自然增长及离岛免税新政影响,实际因疫情限制而被迫回流离岛免税市场的份额或低于市场预期,出境游放松后再次流向境外市场的份额较小。
1.2 机场免税分流有限
从机场免税的消费场景来看,机场免税对离岛免税的分流有限。(1)机场免税高扣点低利润,折扣力度小于离岛免税店。机场免税店天然拥有庞大的客流,但机场盈利方式相对单一,特许经营费用较高。机场免税店特许经营费用往往采用保底 抽成双模式,按高者计算,疫情前上海机场特许经营费用抽成比例超40%。而离岛免税店仅需缴纳实际销售费用的 4%作为特许经营费用,导致市内免税店降价让利能力远强于机场免税店,价格竞争能力较强。
(2)机场免税店受限于空间,以香化品类为主,少量精品为辅,品牌种类SKU远不及市内的离岛免税店。中免集团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建筑面积达7 万平方米,2022年9月即将投入运营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预计建筑面积将达到 15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以免税为核心,有税零售、餐饮、娱乐、休闲、酒店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的旅游零售综合体。
(3)现行的机场免税店以出境免税店为主,游客在机场免税店购物只能随身携带,能购买的免税品非常有限。而离岛免税新政放开购物额度,允许免税品邮寄后,离岛游客无需在机场提货,可以没有顾虑的在 10 万元离岛免税额度内消费并直接邮寄到家。机场免税所购买的商品在入境时超过单次 5000 元免税额度的部分需缴税,亦限制了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
综合来看,机场免税与离岛免税重叠的部分集中在香化品类的热门品牌商品,而消费场景的不同也明显弱化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预计出入境旅游限制放松后机场免税不会加剧离岛免税的竞争压力。
1.3 代购竞争力或下降
韩国免税品是离岛免税的主要竞争对手。疫情前韩国免税店主要对个人代购提供会员卡等返点优惠,返点率约 10%-15%。受萨德事件影响,2017 年起中国赴韩游客已大幅下降,但个人代购的兴起拉动外国人在韩免税购物额快速恢复。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游客及传统的个人代购模式被国际出入境防疫要求限制。为保护旅游零售产业,韩国海关于2020 年 2 月开始放松代购取货限制,2020 年 4 月暂时允许韩国免税商转移未售出的进口货物所有权或将未售出的进口免税品在国际上出售与邮寄,大型企业代购逐渐取代个人代购成为韩国免税的主要消费者。2020 年韩国人在韩免税购物人次达738.13万人次,而外国人在韩购物人次仅 328.84 万人次,但外国人免税购物额占当年韩国免税购物额的 94.05%,大型代购成为韩国免税消费的主力。相较个人代购,大型企业代购购买量更大,备货更集中,形成了较大的话语权,返点佣金率明显上升,在部分商品返点佣金最高可达 50%。免税基础上的高额返点使得代购商品能够以低于免税价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与离岛免税构成直接竞争,韩国免税品因此成为离岛免税的主要竞争对手。
大额返点或难以持续。疫情前韩免代购以个人代购商为主,代购的返点并不会对公司盈利造成太大冲击,而大型企业代购在部分品牌的返佣率可达50%,大额返点或难以持续。以韩国免税规模排名第二的新罗免税店为例,2020 年 Q2 至2021 年Q2,新罗酒店集团旅游零售业务市内店整体佣金率分别为 7.98%、16.11%、20.9%、25.21%、30.02%,疫情爆发前韩国免税商佣金率受益于中国游客量回升而收紧,疫情爆发后韩免采取了较大幅度的返点佣金以吸引企业代购。但对大型代购的依赖导致韩免毛利率大幅下降,疫情爆发后新罗免税业务利润率为负数,海关新政放松企业代购限制后利润率仅个位数,亦不存在对韩国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长期来看高额返利难以持续,预计国际客流恢复后大额返利与免税品国际销售政策将结束。此外,跨境电商的网购便捷度模糊了其与品牌直营店的边界,代购免税商品的低价跨越了离岛/离境要求形成的免税价格体系,直接对品牌电商渠道形成冲击,将严重冲击品牌形象,料品牌商将对大额返点模式进行管制。
政府加大代购整治力度。我国政府同样对代购行为加以限制。2018 年通过的《电商法》要求电子商务平台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提交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电子商务平台应按规定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限售禁售商品应当采取处置措施,向主管部门报告。2020 年底,深圳海关对著名的深圳华强北明通化妆品市场进行缉查,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达6 亿的跨境电商平台走私进口香化品案。 离岛免税品免征三税,对比其他商品的价格优势将逐渐显著。根据我国现行税率,普通实物商品进口需缴纳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而个人携带、邮寄入境的商品则征收简并后的行邮税。以占免税销售比重较大的香化品为例,完税价格≥10 元/毫升(克)或完税价格≥15 元/片(张)的高档化妆品的关税为 5%,消费税为15%,增值税为13%,行邮税为 50%,因此免税产品通常较一般进口及跨境电商有价格优势。预计韩国免税商返点率下调及韩国免税品国际贸易政策结束后离岛免税价格优势将逐渐凸显,吸引消费回流。
1.3 防疫政策放松带动客流反弹
新冠疫情限制下,海南过夜游客数较疫情前仍有差距。从海南过夜游客数来看,除2020年下半年新冠疫情控制较好、旅游需求反弹较为激烈外,2021 年至今海南过夜游客数相较疫情前仍有明显差距。21 年底海南旅游旺季接待国内过夜游客数同比下降约25%,仅略好于淡季表现。从过夜游客数据来看,疫情限制下消费回流并未明显拉动原本的出境游需求转向海南释放,甚至在散点疫情反复扰动下的客流量较疫情前仍有不小差距。疫情限制下消费回流海南不及预期的原因可能系海南整体旅游消费竞争力仍不足。以香港为例,疫情前香港过夜旅客数约占访港旅客总数的 40%,除香港是国际重要中转枢纽外,大量游客专程前往香港购物消费。对比香港等购物商圈密集的旅游消费天堂,游客前往海南的核心为旅游而非购物,难以吸引目标消费者重复前往海南旅游消费。因此,我们认为疫情限制本身并未给海南带来明显的增量游客,消费回流主要在有税市场释放,而疫情受控旅游复苏后海南游客数恢复正常水平才能体现出自贸港建设与离岛免税新政为离岛免税带来的增量效应。
防疫逐渐精准化,疫情受控旅游复苏正当时。2022 年来,较高的新冠疫苗接种量将整体免疫提升至较高水平,叠加新冠变种病毒病死率下降,我国防疫政策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正逐渐精准化。2022 年 3 月卫健委发布试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缩短隔离时间、降低出院标准;5 月文旅部发文收窄跨省游“熔断”范围至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县市;6 月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缩短密接、入境隔离时间至 7 3,随后工信部取消行程卡“星号”标记,避免层层加码影响出行。
疫情受控后方能凸显离岛免税潜力。新政实施以来,离岛免税渗透率于2021 年4月达到峰值的 14.91%,较新政实施前峰值提高 5.68 个百分点。离岛免税客单价从新政前峰值的 6123.57 元增长至最高 9348.28 元。从海南客流量来看,因为疫情转向海南释放的旅游需求较少,免税购物尚未成为游客选择海南旅游消费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比起疫情限制从而吸引消费回流,离岛免税长期竞争力来源于海南旅游环境与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客流,对比香港等自贸港的客流量叠加免税渗透率乘数扩大及客单价提升,离岛免税潜力巨大。
2. 如何看待未来的免税竞争态势2.1 中国市场重要性提升,政府或持续加大政策力度
中国旅游零售市场重要性逐渐提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全球旅游零售市场达到 5991 亿元,而中国旅游零售市场约 910 亿元,其中,全球免税市场规模达3577亿元,中国免税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仅 14%。新冠疫情限制下的消费回流与离岛免税政策持续加码下,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0848 亿元,而中国旅游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4509 亿元,其中全球免税市场规模 7437 亿元,中国免税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有望达到 44.8%,成为重要的旅游零售市场。
中国免税运营龙头中国中免销售额连续两年排名全球首位。免税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变化也印证了中国市场重要性的提升。根据《穆迪达维特报告》显示,按旅游零售额计算的2021 年免税运营商排名中,占据中国市场 86%的中国中免以93.69 亿欧元蝉联第一,而2015 年中国中免旅游零售额仅 11.6 亿欧元,排名第十二。在新冠疫情限制下国际客流受限,叠加离岛免税新政加码,中国本土免税市场潜力凸显。
从免税的本质来看,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免税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消费。我们回溯免税的起源发现,各国免税业的兴起更多是为了留住游客消费而得到政府支持。当一国商品价格较低时,就会吸引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前往消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中国居民在境外消费结构中,购物占比约 40%,交通餐饮住宿约 39%,景区娱乐约占21%。若成功吸引游客前往,则购物税费收入的减少将获得交通住宿娱乐等其他60%消费增长的补偿。但国际间免税竞争的结果是让利于民,各国政府共同采用免税政策,居民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商品,但政府税收则相应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各国政府主要通过免税吸引游客前往购物从而产生旅游消费,但各国均采用免税政策以抵御他国免税政策对本国旅游经济影响而重新形成均势,因此外国政府会给予本国免税行业一定扶持但力度较弱,并试图通过特许经营费用等方式弥补税收的减少。
从政府态度来看,韩国、欧美等国家对免税零售态度与我国政府或有较大差异。全球机场免税龙头 Dufry 毛利率高达近 60%,但息税前净利润长期在10%以下,而我国免税龙头中国中免 2017 年至 2021 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29.82%、41.46%、49.4%、40.64%、33.68%,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0.38%、8.37%、11.29%、13.95%、18.27%,尽管折扣力度加大导致免税商毛利率下滑,但离岛免税新政下免税商净利润率得到显著提升。全球免税龙头的收入较大部分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回流免税店所在国,如主要机场免税店抽成比例多在 40%-60%,而我国离岛免税商特许经营费用仅需缴纳销售额的4%。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及奢侈品消费占比较大,且目前国内取得免税运营资质的运营商均为国有企业,为了吸引该部分消费回流,我们认为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离岛免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韩国市场高光不再,中国市场重要性逐渐提升。新冠疫情冲击下韩国境外游客数锐减,伴随雪花秀、后等知名韩国本土品牌在中国热度下降,代购集中在非韩国品牌商品,韩国免税品竞争力进一步下降。路易威登于 2021 年 12 月停止运营了其在韩国济州岛乐天免税店的精品店,并于 2022 年 3 月关闭济州新罗免税店、釜山乐天免税店及首尔蚕室乐天世界大厦店。而疫情期间各品牌中国区采购量加大,中国尤其是离岛免税重要性提升,预计顶奢将逐渐重视中国本土市场,有望以有税形式落地海南。
2.2 岛内竞争格局改善,折扣率下降
暑期旅游经济火热,折扣竞争有所改善。2021 年新增深免、珠免、国药免税、海旅投、海发控等离岛免税实体,但免税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新进入者在品牌SKU 数量、供应链、布局等方面远落后于行业龙头,对供应商缺乏议价能力导致成本较高。2021 年离岛免税竞争激烈,主要系 2021 年下半年散点疫情再度大规模侵扰,深免、海发控、海旅投等新进入者开业早期产品同质化严重,离岛免税目标重压与新冠疫情扰动下通过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以完成年初设定的政府目标。与机场免税不同,离岛免税的本质是通过免税吸引游客并促进消费回流,适度竞争保持价格吸引力与品牌丰富度,过度竞争则会损害政府利益,国资背景注定不会长期打价格战,预计国有资本将逐渐重视盈利指标而非规模指标。根据我们对离岛免税商的跟踪,2022 年 7 月离岛免税折扣力度同比有所下降,其中,中免海南网上商场热门商品折扣多在 7 折至 7.5 折,部分套装商品或2 件捆绑可达 6.5 折;折扣力度相对较大的海旅免税线上商场常见折扣为7 折,套装类商品多见5折至 6 折。但 2022 年海南省政府工作目标确定了 2022 年海南离岛免税店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较 2021 年的 600 亿目标增加近三分之二,2022 年上半年海口海关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额共 211.59 亿元,离岛免税任务仍有压力,叠加8 月海南疫情爆发后离岛免税店持续闭店,疫情受控后不排除折扣率暂时提升的情况。
对比韩国,牌照增发对离岛免税影响有限。免税商品同质化严重,免税商间的竞争都将演变为价格竞争,成本越低、降价让利空间越大的免税商越容易存活并依靠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品牌的议价能力、巩固成本优势,韩国 26 张免税牌照最终仅有乐天、新罗、新世界三家规模独大,2019 年市场份额分别为 35%、30%、18%。当前疫情的不确定性及海南 2025 年封关后的自贸港政策与离岛免税政策额度协调仍未确定,王府井取得免税牌照后离岛免税商业迟迟未能落地,短期内离岛免税牌照增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长期来看,目前取得离岛免税资质的运营商已占据核心优势点位,基本完成布局,后期增发牌照的新进入者需重新进行布局、选品采购、供应链打造等培育环节,难以撼动现有竞争格局。海旅投、海发控等新近取得免税运营资质的主体供应链不完善,自主打造选品、采购、物流等团队耗时较长,往往采用与现有旅游零售商合作的方式完善供应链,丰富品牌品类,如海旅投与新罗免税及法国旅游零售商拉加代尔达成合作、海发控与全球机场免税龙头 Dufry 合作共同开发离岛免税市场等。通过与成熟免税运营商合作将有效加速新进入者的成长,但增加的供应商环节将摊分部分利润,降低新进入者的盈利能力与让价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新进入者能够通过供应合作快速进入市场补足市场空缺,但合作形式集中供货导致价格竞争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撼动现有离岛免税龙头。
预计后续离岛免税竞争格局仍为一超多强。从韩国经验来看,免税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我国免税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当前拥有免税资质的免税运营商共10 家,分别为中国中免、海免、日上免税行、珠海免税、深圳免税、海发控、海旅投、国药免税、中侨免税、王府井,其中中国中免已并购整合海免及日上免税行,并于2021年 12 月公告现金收购中侨免税的母公司港中旅资产公司,整合后的中国中免2021年市占率达 86%。中国中免凭借并购整合日上、海免、中侨完成了全免税渠道资质的布局,目前拥有免税店超 240 家,2021 年按销售额计算的旅游零售规模排名世界第一,打造了成熟的供应链及销售体系,规模优势显著。
2.3 合理布局,错位竞争
差异化竞争可能成为离岛免税竞争的答案。与韩国市场化竞争形成寡头垄断不同,我国免税商均为国资背景,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价格竞争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我们从避免同质化引起的价格竞争角度出发,认为未来离岛免税运营商将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商品品牌与品类的不同、地域布局上的差异化、目标客户群体的分化等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从而削弱价格竞争的必要性。
区位布局差异:出入境枢纽及客流较大的景区免税店或独享优质客流。中免在海南共有2 家机场免税店、3 家市内离岛免税店,并有海口新海港国际免税城在建。目前从境内进入海南共有飞机、船运、火车三种方式。其中,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免税店占据了海口及三亚核心机场,海口日月广场店位于海口人流较密集的市区,即将建成的海口国际免税城则与重要船运入口新海港相接,而出于三亚以游客为主的考虑,中免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则远离三亚市区,坐落于旅游资源优异的海堂区,周边热门景点密集,靠近艾迪逊、亚特兰蒂斯、红树林等高端度假酒店。海旅投、海发控及国药中服免税店则三亚及海口市区。深免免税店位于海口观澜湖景区,距市区较远,受其他免税商影响较小。从区位布局来看,中免免税店布局较为合理,完成了对三亚、海口核心出入岛枢纽的布局,仅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受到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的直接竞争。由于免税商品的同质化及游玩时间安排的限制,通常游客仅会选择1 至2 家免税店购物,货比三家寻找低价商品的机会较小,我们认为掌握出入境核心枢纽和优质客流较大的景区免税店受到的直接竞争较小。
产品品类差异:与品牌商合作推出独有套装或联名产品等方式差异竞争。由于免税商品的同质化,为避免直接竞争,免税运营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相对稀缺的品类。如国药中服免税母公司为国药集团,拥有“免税 大健康”特色资源;第二届消博会中珠海免税与复豫酒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免税店中引入“舍得”系列等。目标客户群体分化:免税为引,多业态协同发展。韩国免税商折扣力度大及高额返点导致旅游零售业务盈利能力较差,但韩国免税店数量众多,原因主要系免税店能为周边商业引流,通过同一集团下的其他旅游业务实现创收。如乐天首尔明洞店位于乐天百货内、乐天世界大厦店位于乐天世界大厦、新罗首尔免税店位于首尔新罗酒店内。与韩国免税盈利模式相同,各免税零售商均试图在免税的基础上发展其他业务拓展收入。其中,中免打造的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及在建的海口新海港国际免税城以免税为核心,有税零售、餐饮、娱乐、酒店及休闲等业务共同发展,打造一体化旅游零售综合体;珠海免税集团与三亚旅文集团合资运营的珠海免税·三亚旅投商场于2021 年8 月28 日在海南三亚开业,主要面向岛民免税;海旅投规划建设海旅免税奥莱生活广场,距海旅三亚免税城仅 600 米,建成后有望通过免税为奥莱引流,形成免税奥莱业务协同。
3. 2025 年海南封关后免税零售商去往何方近年来离岛免税政策多次加码显示国家对离岛免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2025 年封关后免税零售商政策仍不确定,但海南政策明确提出离岛免税重要性。自2011 年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十年间先后六次加码离岛免税。离岛免税政策在免税限额上从5000元提高至 10 万元,免税商品品类由 18 类增加至 45 类,消费者年龄要求从18 周岁以上降低至 16 周岁以上,适用范围从离岛旅客扩大至岛内居民出岛享受同等待遇,大幅放宽化妆品等商品单次购买数量,并允许离岛免税店网上销售和为旅客提供邮寄送达提货服务,显著强化离岛免税吸引力。从吸引消费回流的角度来看,自贸港建设对境外旅游消费的吸引是长期性的,旅游成本较高、旅游设施开发不完善及营商环境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封关后中短期内海南的整体竞争力不足。离岛免税能显著降低奢侈品与境外价差,随着规模的扩大免税品类品牌有望逐渐增加,政府对离岛免税的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封关后离岛免税仍可期。
对比香港等国际主要自贸港区,海南简税制后或将具有相当的竞争力。香港、新加坡、迪拜等主要自贸港区普遍实行低税率、简税制、少品种等优惠性税制。香港仅对烟草、酒类、碳氢油类及甲醛等四种商品征税,其余商品全方面免税。新加坡对石油及其产品、汽车、烟草产品及白酒等少数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对区内商品合并征收7% GST,且出口商品可退税,消费者在机场出入境免税店可直接免税购物,或在参与游客退税计划的市内免税店购买商品后到柜台退还消费税。迪拜仍保留三税,但在自贸区内免征进口关税,其余区域关税为 5%;仅对烟草、电子烟及其工具原料、酒类、含糖饮料等危害健康的品种征收消费税;自贸区内免征增值税,非自贸区内征收 5%增值税。为使海南自贸港保持相当的竞争力,预计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将实行简化的税制,税率参照香港、新加坡等或为 5%-7%,并对免税品类实施负面清单。
我们对 2025 年封关后可能的离岛免税政策进行假设以观察封关后离岛免税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假设一:保持离岛免税特许经营牌照,则完全免三税,额度10 万,则离岛免税竞争优势相对较大,但可购买的品类及数量受限。 假设二:保持离岛免税特许经营牌照,税率与自贸港政策相同非完全免三税,免税店购物可享 10 万入境免征关税额度,则竞争优势仍在但略有削弱。假设三:完全取消离岛免税特许经营牌照,取消离岛免税优惠及额度,与一般商超无二。该种情况下,参照香港则离岛游客可免三税入境额度或为5000 元,当前竞争优势基本消除,品牌会以自有店铺专柜为重心。因为特许经营限制,即使是顶奢也只能以买断形式出售给免税店销售,取消特许经营和额度则品牌无需采用买断模式的免税途径,会更多选择直接设店,即便保留免三税优惠,价格优势对比香港也不明显。
由于海南自贸港距香港较近,若免税政策力度无法持平香港或难以维持竞争力,综合考虑限制代购与维持海南自贸港竞争力等因素,我们认为假设二的可能性较大。假设离岛购物在特许店铺内购买带有离岛免税溯源码的物品入关可享受每年每人10 万元的免税入境额度,购买自用商品免征关税并适用海南自贸港封关简化后的消费税。由于香化品消费税与入境流通环节增值税可达 14%-20%,该假设下预计自贸港封关后适用的税率相对行邮税较低,与香化品牌专柜价格相比优势不明显,但有望吸引高端奢侈品牌与精品配饰等高值产品入驻免税店。长期来看,离岛免税店将凭借自身布局定位的优势及离岛免税大额度优势加大服装饰品等高值精品占比,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一捅打造高端旅游消费目的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