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严选宣布将退出双十一「如何退出网易严选」

互联网 2023-03-14 17:11:4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网易严选宣布将退出双十一「如何退出网易严选」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网易严选宣布将退出双十一「如何退出网易严选」,希望能帮助到您。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倪明)11月4日,网易严选发布公告称,今年的“双11”“想给它泼一盆‘冷水’”,将退出“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的“双11”。

网易严选公告表示,今年“双11”,不做复杂优惠玩法,没有养猫盖楼、组队PK、手势地图,但为消费者搞定了全年最大力度补贴,为严选“双11”当天准备的商品是全年抄底价,一些商品还能“价保1整年”。此外,网易严选还表示,今年“双11”不发“战报”,不为销售额开庆功会,“为理性消费的生活理念发声”“只为每一个用户好评而庆祝”。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4日登录网易严选APP看到,页面首页的“双11”改成了“严选好物节”,时间节点是11月4日~11月10日。同时,在首页左上角出现“双11消费哲学”,声称“要消费,不要消费主义。”

对于网易严选表示退出“双11”的举动,有网友点赞,表示回归初心值得点赞。也有网友抱有保留态度,有人提出质疑“是真的便宜吗?”,有人认为这只是另一种刷存在感的营销手段,“说退出其实没有真退出,坐等这条上热搜,另类营销还顺便踩了一脚竞争对手”。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线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纵观近几年来网易严选参与的“双11”促销中,反向营销是其营销套路。在以天猫首创的“双11”购物节中,随着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的加入,如今“双11”大战愈演愈烈。头部平台像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优势明显,像网易严选等这类平台想要分一杯羹还是有难度的。网易严选打开了精品电商的窗口,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面对来自其他如淘宝心选、京东京造、小米有品、苏宁极物、必要商城等同行的冲击,未能形成爆发式增长态势。网易严选这样的“小而美”的电商,走出自身特色至关重要。

提醒:“尾款人”别被“假优惠”忽悠

“清空购物车”“冲啊尾款人”等众多与忙碌的“双11”有关的词冲上微博热搜前十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日前联合发布“双11”消费提示:消费者还须擦亮眼睛,留意“假优惠”价格陷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倪明

规则复杂程度有增无减

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双11”,她没少在令人“头秃”的比价算数题里纠结。比方说,同样是一盒牙膏,两个品牌的销售策略分别是“20元一盒,买一送一”和“29.5元一盒,现在六五折,如果消费满100元,再返还20元购物券”,到底买哪家更划算?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联合发布“双11”消费提示:消费者须留意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一些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虚构原价”、虚标“划线价”玩“假优惠”把戏,看似优惠力度大,实际与平时售价相当。

预付定金能不能退?

在经历“双11”预售抢单预付定金后,11月1日0点30分,为了提前发货、额外获赠小礼品,让不少“囤货族”“养生族”通宵达旦熬夜剁手。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消费者退款,商家更是早早发货。那么,定金能不能退?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网络购物中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买卖合同关系,对于买卖合同的条款,双方均有权利进行自由磋商和约定,平台通过让消费者勾选定金协议的方式,获取消费者对该定金协议内关于不支付尾款定金不退还的约定的同意,属于双方对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购物时同意卖家定金不退的预售协议,则卖家对定金不予退还是合理的。从法律上讲,这符合平等主体自由进行民事活动的法律规定。“尽管部分卖家提前发货,这也并不能避免退款现象发生。因为消费者仍然受网络购物七天无理由退款的保护,可以通过收货后再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方式拿回定金及尾款。”

大促期间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类似于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分期乐、惠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提醒,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

消费提醒

消费者在“双11”购物时,要注意保存促销活动细则、商品宣传图片、商品订单页面、与网店的聊天记录、支付信息、物流记录等网购商品及交易信息,以便发生纠纷时有利于维权。

据广东省消委会介绍,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在2020年11月9日至11月20日期间设置“双11”投诉咨询专线(专线号码:020-85597315)。消费者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以上专线,也可拨打12345政府热线或通过广东消费维权网、全国12315平台进行在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