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技术蜕变是什么「京东转型」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京东的技术蜕变是什么「京东转型」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京东的技术蜕变是什么「京东转型」,希望能帮助到您。
自2017年初首次提出全面向技术转型之后,时间周转至2021年尾声,京东的技术转型路已走过近五年。五年时间内,京东有过内部组织与人事的新旧更替,也有大促数字爆发的风光无限,有过疫情非常时刻身负保障抗疫一线医疗物资与民生用品的供应链重担,也创下了在数月之内推动旗下多只独角兽IPO的记录。
但这些变迁都只是表层的“浮光”。持续坚定地进行技术投入,则是京东这五年来的深刻主线。自2017年初至今年三季度,京东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2021年年初,京东更是重组成立京东科技集团,强化京东云业务,全面冲刺技术未来,京东云也成为京东集团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核心品牌。
五年的持续投入,也为京东换来了收获。近日,京东正式对外公布京东技术2021年度成绩单:最近一年,京东体系在各大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0余篇,夺得国内外权威竞赛奖项60余个,并创造了260余项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
此外,驱动近1000万自营商品实现接近30天的世界级库存周转,全国超300座城市的分钟级送达,为北汽、中联重科、陕煤运销、三一重工等1500多家大型企业提供数智化服务……京东技术从支撑内部业务到向外部输出,一年来,其技术成果不胜枚举。
与过去几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多位京东技术人士开始尝到了向技术转型的阶段性甜果。
“从我们不断地向技术投入,到技术开始贡献营收,这就是当下的转折点。”深耕京东技术产品长达八年之久的Venus感慨道,“我相信,随着我们对各行业深入了解,京东的技术能够为更多行业和企业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技术驱动引领全球高效的流转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顶级突破
近1000万自营SKU,每接近30天库存轮换一次,这是京东今年第三季度达成的世界级成绩。相较之下,以运营效率著称的全球零售巨头Costco,尽管库存周转天数也达到30天左右,但其SKU数量仅以千计。
纵向来看,在过去的五个季度中,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持续取得突破。去年三季度时,这一数字为34.3天,如今一年时间内,京东将这一数字再度压缩4天左右。数字背后的意义深远。事实上,库存周转天数每减少一天,不仅意味着京东商品从入库到清空时间缩短、运营效率提升,更意味着商家的回账期缩短,对消费者的需求感知也更加明显。
“从效率来看,我们今年实现了周转率突破,夯实了一直瞄准的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在回顾今年京东智能供应链的亮点时,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供应链研发部负责人Hao Hu表示。
在Hao Hu看来,京东库存周转率的提升,依靠包括库存模式、仓配网络、计划体系、运营自动化以及供应稳定性五个方面的优化,其背后均来自于技术驱动。
例如,在库存模式上,京东从过去自营中心仓发货模式拓展为全渠道履约模式,与线下门店、供应商库存联结从而利用社会化库存完成履约。在仓配体系上,京东优化了从供应商到京东自身的仓配网络结构,从而极大降低整体库存部署成本。
与此同时,今年京东从采购、销售,到与供应商协同,乃至物流单量与运营等全方位的计划体系进行全盘联通,从而将计划准确度提升至90%以上,进而令整个后端备货、运营都更为准确。
此外,今年Y业务部完成了京东零售所有供应流程的数字化,自动补货比例突破了85%,并取得了端到端自动补货技术的突破,从采购内配自动化拓展至全流程自动化的供应链超级自动化技术,在今年也进入落地环节。再叠加与供应商进行大量协同,从而确保供应稳定性,进而实现了世界级的库存周转突破。
另一方面,超级库存周转也离不开京东高效的履约能力。截至今年三季度,京东物流运营1300个仓库,一年间增加了约5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今年“11.11”期间,京东实现智能供应链全链路预测准确均值达到95%,全国超过300座城市的快递件可以实现分钟达,京东已在92%区县、83%乡镇实现24小时达,这一速度也让业界侧目。
“放眼国内,只有京东物流可谓拥有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平台创新业务负责人Jam Zhe指出,所谓“一体化”,是既可以在数字世界提供基于数据与算法的供应链战略-规划-计划-执行的全面解决方案,又可以在物理世界提供从解决方案到落地运营的一体化支撑,真正帮助客户实现现货率提升、库存周转变快、履约效率提高、运作成本下降等目标,实现高质量增长。
据Jam Zhe介绍,早在2015年,京东物流科技便开始自主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仓储系统,如今,该系统突破了大规模机器人智能调度、任务优化调配以及仓储机器人研发等关键技术,成为大型电商仓储物流中心智能化的典范,并荣获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技术收获期
在技术领域获得的顶级突破,只是今年京东技术成果的一个侧面,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今年也是京东技术从投入期转向收获期的节点。
据Hao Hu透露,作为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技术及服务能力的代表,Y业务部今年对外进行了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的初步验证。在他看来,明年将成为Y业务部的“开放元年”。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与超过1200家品牌商进行了供应链协同合作,技术能力与服务初步获得了客户认可。同时,我们也与合作伙伴进行了整体供应链质量的联合优化,”Hao Hu表示,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对外技术服务在过去一年内得到了验证。
与海信集团的合作便是一个例子。京东与海信共同形成联合计划体系,其协同目标是将订单通过计划驱动的智能补货来生成。在这样的计划体系内,京东提前将预测的需求计划传递至海信的生产端,帮助后者更合理地进行排产、生产及资源储备计划。
而通过对计划协同、采配退数据协同、库存布局优化等供应链深度协同,成效颇为显著。目前,该体系最高优化了相关品类的库存周转天数9.9天,降低滞销库存27.6%,以及提升现货率4.2%。
对于京东物流科技而言,过去的一年内同样在进行技术能力解耦、构建面向客户的B端开放体系。借助于一体化供应链,京东物流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现货率提升、库存周转变快、履约效率提高、运营成本下降等目标,目前服务的企业客户数量约20万家。第三季度,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比继续超过50%,并在本季度再创新高。
“解耦是为了快速满足更多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从售前、销售、产品解决方案、售后一系列的B端体系,我们也在服务于外部的各种客户,这个体系也已经成型了。”Jam Zhe指出,“我们在与安利的合作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包括商流、物流仓配一体化、供应链计划、全渠道一体化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从而帮助客户降本增效、提升附加价值。”
作为京东零售对外输出的代表,京东零售云依托京东零售先进、成熟的技术能力,在过去一年内同样收获颇丰。“我们聚焦数据平台与产品、数智化供应链、数智化交易三大赛道,对外进行商业化赋能,为包括零售商、品牌商、制造商、国企、公共类、跨境及本地生活商等在内的泛零售行业客户提供全栈式、一体化、端到端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京东零售云副总裁Jiangong表示。
Jiangong介绍称,2021年京东零售云的主要目标是梳理可复制的能力,并打造标杆客户,目前在三个赛道上已形成六个产品十个场景,同时在各个产品线树立了标杆客户并完成阶段性交付。
例如,在与北汽集团的合作过程中,京东零售云已经实现了一期交付,帮助北汽搭建了自身的线上交易商城,实现了从平台下单到线下提车全过程数字化购车体验,现在双方已在进行二期的规划。同时还将经过京东零售多年实践沉淀的“KA商城”能力,服务于宜宾、江西景德镇等客户,并在模式复制过程中持续进行产品沉淀,更敏捷的响应客户需求。
“今年是我们业务快速成长期,整体的业务发展呈较好态势,预期明年在各赛道上均会取得较大突破。”Jiangong表示。
事实上,在与北汽的合作中除了帮助搭建线上交易商城外,京东云还通过与北汽蓝谷一起构建混合产业云,令后者的IT成本节约50%。
在行业人士看来,京东产业互联网的属性让京东云能更紧密、近距离洞察生产环节,同时叠加零售、物流、金融和技术等服务,不断通过技术、产品创新,在对内服务零售、物流等业务增长的同时,对外大踏步开启了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升级的进程。以零售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为例,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IoT等技术以及C2M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京东云帮助得益乳业将乳制品销售延伸到了生产端的产发研发、智慧牧场和流通端的冷链运输,协同建立起全链条智能运营体系,让奶制品升级迭代加快。
在制造行业,京东云通过智造云解决方案正与位于长三角的一家知名3C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共同打造智能工厂,通过布置柔性生产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AI质检使得质检速度提升近15倍,质量管理错误率降低了99%以上,错误率远低于人工。
截至2021年年底,京东云已为包括城市、金融、零售、物流、能源、制造、交通等领域在内的70个城市、800多家金融机构以及1500多家大型企业、15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冲刺技术未来的必然结果。在创新上,京东云2021年广受业界关注的是发布了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京东云云舰,第一次将混合云的管理推向操作系统级别,实现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彻底的统一化管理和调度。
成立一年余的京东探索研究院也正源源不断为京东集团输出技术的“增量”。通过“3 7”(超级深度学习、可信人工智能和量子机器学习3大前沿研究 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城市、供应链管理、物流仓储、自主系统和智能零售应用研究)的研究布局,其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比如2021年12月,京东探索研究院联合悉尼大学共建的“织女”模型,在通用语言理解评估基准(GLUE) 的两项挑战性任务中,首次超越人类,位居所有参赛机构第一。这印证了京东探索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力在超级深度学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智能供应链“国家队”
京东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形成了当下领先的智能供应链能力。不仅在京东内部,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在覆盖产业链的大量合作伙伴和丰富场景中也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京东集团的生态平台与技术实力,2019年京东入选科技部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承担起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重任,称其为“智能供应链国家队”名副其实。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期间,京东作为智能供应链“国家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自建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仓配体系,在传统供应链网络运输突然中断的非常时刻,第一时间响应并担纲了大量医药防疫物资及民生需求的供应保障。
京东的角色还远不止于体现在疫情这一特殊事件中。今年7月20日,河南遭遇百年一遇大暴雨,多地基础设施被毁,民生生活物资受到重创。京东则第一时间响应,紧急调拨大量防汛物资、生活物资发往受灾地区,21日午间其第一批救援物资便已抵达灾区。
这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能力,更是技术创新的价值。“作为一个完全自控、高度有效的供给体系,京东能够在关键时刻响应变化,响应社会以及国家民生的需求,并高效顺畅地实现保供,这高度体现了京东作为智能供应链国家队的定位。”Hao Hu直言道。
保障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只是京东作为“智能供应链国家队”的一个角色。通过对外开放供应链及物流能力,京东还在试图重塑与提升行业的供应链能力。事实上,当前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18.4%降至目前的14.7%,不过横向比较而言,中国的供应链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往往在8%左右。京东认为,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构建,未来十年能携手合作伙伴将这一数字将降至10%以内,比肩欧美等发达国家。
在此背景下,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应运而生。
“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目标,是打造高效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于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环节,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效率。”Hao Hu介绍称,在平台中,京东作为主要的牵头方,今年首先大量推进了生产端与供应端的供应链协同,其次通过C2M反向定制对供应端进行升级,极大提升了新品开发速度与成功率。
此外,京东还在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贡献了大量库存优化的算法,甚至还围绕一些“卡脖子”技术进行突破,端到端自动补货技术便是一例。“过去的库存管理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去预估需求、进行需求预测,然后根据需求、现有库存情况以及供应商情况制定模型,然而,这样两步走的方式通常会造成不可避免的结构性误差,”Hao Hu解释称,“端到端自动化补货技术就是通过深度学习方式将两步变为一步,提升决策自动化程度,从而提升准确性。”
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已完成总体框架的主体内容,基础层完成公有云算力、京东脱敏数据及六大AI算法等基础资源的布局,围绕供应链核心环节开放了部分组件,开放API日均调用次数90亿次,场景层围绕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已有超过200款的集成创新应用,通过生态合作方式形成初步生态,与蒙牛、格力、通用五菱、中国医药、三九医药、新华书店、宝洁、飞利浦等超过20家品牌商开展了供应链创新合作。
技术工匠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唯有“创新”。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唯有自主可控。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在“十四五”新时期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京东对供应链创新与自主可控的追求,也响应了当前国家对供应链的要求。
而这些背后,不仅需要企业持续进行大量投入,还需要众多技术“工匠”的长期坚守。全程草创京东天狼系统的Venus便是这样一个“工匠人”。
作为京东自研的密集存储系统,天狼系统主要由多层穿梭车、提升机、工作站和输送系统等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组成,同时配合立体库穿梭车等,各设备协同作业,满足高存储密度和高出入库流量,实现自动化货到人拣选。
天狼系统的诞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自2016年开始研发,历时6年,如今在京东物流硬件产品团队的努力下,天狼系统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最新一代的天狼系统可帮助仓库拣货效率提升3-5倍,拣货准确率提升至99.99%,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提升3倍以上。
Venus介绍称,启动项目的第一年,京东物流硬件产品团队自主设计了穿梭车、提升机等核心设备,并于2017年在京东内部投入使用,这也是第一代天狼的出现。2018年,团队对天狼系统的技术架构及核心设备进行了版本迭代,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与效率。
今年最新发布的第三代天狼系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次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三代天狼不再局限于服务京东内部,也开始将眼光放诸外部各行业的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从而在设备定制、模块化设计、元器件选型方面增加更多的灵活性,从而满足不同行业客户与场景的需求。
而在系统的持续迭代中,京东也在积累自身的自主研发技术。据Venus介绍,二代天狼系统穿梭车的主控制器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三代天狼系统的穿梭车则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主控制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算力与可定制化的灵活性,在安装工艺上也大大减少了接线数量。
Venus认为,所谓技术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关注细节、持续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存在于团队内的每个工程师、每个人身上。
“在我们设计三代天狼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设备性能,我们的机械工程师设计出了令业界侧目的轻薄车身,为了提升效率,我们一秒一秒地去优化设备作业节拍,为了追求极致的存储密度,我们开发出了动态储位管理功能;为了进一步提升设备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我们自主研发了穿梭车的主控制器以及第三代通信协议。”Venus回忆称,“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多年工作的冰山一角,但其中无一不体现出京东技术人的工匠精神。”
京东技术的蜕变是转型中的中国的一个时代缩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注定是一场没有捷径的马拉松。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执着于创新的新型实体企业、以及一批孜孜以求的“技术工匠”的披荆斩棘,中国正坚定地踏上一条转型升级的漫漫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