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十一直播带货的看法「思维畸形」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对双十一直播带货的看法「思维畸形」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对双十一直播带货的看法「思维畸形」,希望能帮助到您。
网络的直播带货,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不知道,但是在网络的传播中,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生财之道。其实这种模式的雏形就是在菜市,小区附近常见的表演卖货,后来有电视机之后,又变成了电视上的广告卖货,这个时间段耳熟能详的有“金立语音王”,“背背佳”,“小天才”等等,后来直到李佳琪,薇娅成为网络直播带货一哥,一姐之后,被网络上曝出收益,被社会上的人所关注起来,又加上之前的很多家喻户晓的“明星”们也陆续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于是彻底就火了。
然而网上所谓直播带货的产品,究竟如何呢?没买过,不知道。但是人们对这个行业口碑褒贬不一:之前快手的“辛巴”燕窝,到网络热词“潘嘎之交”,再到巴黎欧莱雅和李佳琪薇娅合作的崩坏,网友们一边指责巴黎欧莱雅,一边对李和薇的直播间和微博进行爆破。
其实这事,不管对哪边进行指责的网友们,应该自己反思反思,所谓的“双11”和“双12”到底是什么法定假日呢?为什么要痴迷于非传统节日而进行疯狂购物呢?所谓的商家跟你说的省钱,真的是让你省钱么?而且有什么依据来判断说双11,双12这几天就是最低的价格呢?
在直播带货的模式下,衍生成什么样了呢?实体被电商薅,电商被主播薅,财富最终到了一两人手里,变成了资本。买家一边骂着资本,一边听着资本的吆喝买买买,实体前面再加个顾客被实体薅,花着1w的钱电脑城实体店配出5q配置的事简直不要太多。
这里也不是说谁对谁不对,但是要知道一点就是,真正能决定经济基础的不是网购经济,而是实体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一方面决定了市场更加趋于合理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又干爬了很多实体经济,导致最后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国外都是依靠着实体经济,国内都靠着网络经济...
个体发了一个消息,就能决定一个品牌方一年之内的动向。不由得感慨,现在的人到底是怎么了。单纯的抛开品牌商想整个人的这种观念,为什么就没有人考虑到为什么他们能拿到最低的价格呢?真的是因为他们销量大么?还是说做到头部主播?
这就涉及到一个啥呢,按着《让子弹飞》的话来说:你觉得是二道贩子对消费者重要,还是实业对消费者重要?二道贩子?不对。实业?也不对。没有二道贩子,对消费者很重要。
当然,这句话肯定是开玩笑的,因为厂家做出产品之后也是需要经销商去各个地方分销卖货的。但是这些经销商也是要承担风险的,他们是需要进货,分销,最后才能转变成现金流的,而直播带货呢?
所谓的直播带货,就是拿着厂家的一个样品,给各位说一下便能直接去下订单,中间省去了仓储费,物流费,订货费等各种费用,可以说是零风险当一个二道贩子吧。说难听的就类似于中介:又因为没有这些风险,就搞着低价的方式来进行一种垄断行为,最后到底是怎么样了呢?某巴巴以前封杀美丽说蘑菇街,说他们绑架流量。这不也是一样?
今年最热门的就是巴黎欧莱雅的事。有网友说:其实这一波是欧莱雅自己的问题,就像你是当地很知名的代理商有稳定的客源,一个厂家让你帮忙宣传卖说给你最低价,然后他又以低于给你的那个价在市场上自己卖。这一波完全是厂家自己的问题。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说句难听的话,直播带货相当于什么呢?可以说就是公司的一个销售员吧?那么做到头部的带货人员算什么呢?有人想说应该是和销冠类似的。然而不全是,一个做直播带货的头部人员并不是只忠于自己的企业。而且他们的定位是什么呢?低价!啥都不说,就打价格战!干死实体经济先!
另外,再说一个笑话:有懂法的网友也可以科普下这种什么“最低价”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美团都被罚了那么多钱了,还能够允许一个做直播的搞最低价?如果是口嗨,倒是没什么,如果是广告,那么让广告法的地位情何以堪?
所以说现在很多直播带货的人员就没找准自己的定位。虽然对销售员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是公司的销售员干的是实打实的怎么把产品卖出去,而不是怎么降价卖出去产品。傻子都知道降价能带来销量!
打个通俗易懂比方:这两年大火的某房产中介公司在外面宣传我能带你去某地产公司拿到该品牌在全国的最低价。然后宣传一波之后一群人去买了房子,发现某地产公司的售楼处的价格在他们买房子之后的价格比中介还要低一些。这心态就炸锅了!
二者相似的问题就是:我的钱花多了,不行!最少不能让我吃亏,然后好的话,还要涨价,不然我就要亏了。
然后网上还有爆料说银泰百货某品牌的折扣活动也被直播带货给搅合了,这个消息也不确定真假,如果是假的,大家可能也就当个笑料;但如果是真,那就太可怕了,就说明个人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左右一个品牌以后的发展路线。
主播又要坑位费,又要最低价,又要抽水,直播电商这条路,估计要到头了
今年的双十一,只不过是给沉迷网络购物的群众一个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