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和金融的结合「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 2023-03-28 18:19:2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农村电商和金融的结合「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农村电商和金融的结合「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文从新浪博客搬家过来,新浪博客上线时间:2013-07-31 13:10:50)

今年5月底,应邀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发展创新高峰论坛”。主办单位《金融电子化》杂志今年第七期以《农村电子商务与金融转型之思》为题,全文发表了我在会上的发言----

在长期跟踪研究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企业合作,加大调研力度,在国内多个省份就农村电子商务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以“鼠标代替锄头”的“沙集模式”为切入,由点及面,讨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新进展及其助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积极作用。

鉴于城乡电子商务发展条件的差异,笔者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困难虽多,但前景光明,其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希望金融机构尤其是农合、农商金融机构能在准确把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将其纳入重要业务范畴。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不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症结,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新变化,强调传统金融的转型创新势在必行。同时,对涉农金融机构如何调整策略提出了建议。

农村电子商务的新进展

近年,以“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新进展引发了“三农”领域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沙集是个6万人口的苏北乡镇,隶属于睢宁县。2006年末,返乡大学生孙寒与好友自发在淘宝网上开店创业,后自产自销拼装家具获得成功,邻里乡亲纷纷仿效。短短几年,沙集农村电子商务细胞裂变式复制扩散,催生出新的产业生态,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变迁中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沙集农村电子商务以在线销售和生产拼装家具为主要的产业载体,2010年该产业的年销售额为3亿多元,2011年超过5亿,2012年超过10亿。目前,这个仅有1万多户人家的乡镇,已经开办起网店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家具厂200多家,物流快递企业20多家,另有多家板材厂、配件商店,还出现了专业的网商服务商。沙集的电子商务还有力地拉动了电脑、电信、机械、运输车、包装、维修乃至生活服务等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2011年被江苏省政府授牌的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沙集模式率先在睢宁县得到复制,周边乡镇快速跟进,目前从沙集、经高作、凌城、邱集、八里、到睢城,一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初具规模,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去年的发展规模达20亿元左右。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启示。沙集模式的发源地东风村有村民1100多户,4800多人,因人多地少,过去大量适龄农民外出打工,最多时出走人口达2000多人。“空巢”现象之严重,用镇领导的话说,平日死气沉沉,村里有人去世,连4个抬棺材的都找不齐。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兴起,不仅外出打工者几乎都返回了家乡,而且人手不够,还需要再从外边招工1000人左右。招工难,带动了工资上涨。在沙集,一个木工每天收入可达150-200元。鼠标代替锄头,成了农村网商们新的劳动方式。他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以城市里大多数网上买家晚上购物的习惯调整自己的作息。电子商务让他们找到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新路。

其实,沙集模式只是这个领域的典型案例之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过多年徘徊、蓄势,近年出现了新突破,在更多的地方不断涌现出令人振奋的成功案例和相互有别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在河北清河,农村网商基于已有的羊绒产业优势拓展网上销售,形成加工制造业驱动、先工业化后网上营销的东高庄模式;在浙江义乌,大量外地人和本地人利用国际驰名的小商品市场的便利,积极开展网上营销,形成以线下市场为依托,网上网下互动创新的青岩刘村模式;在江苏沭阳,花农们在网上销售苗木花卉,形成依托本地特色农业,以线上交易补充线下的堰下村模式:在四川青川、河南辉县等更多地方,返乡知识青年在网上开店,作为经纪人帮助当地山民销售山货,形成“网销经纪人 农户”的模式;在浙江遂昌,扮演电子商务重要推手角色的则是网店协会,协会帮助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店,形成以协会引领和整合优势资源,以县域组团在电子商务大平台上整体营销的模式;在福建安溪,山里的茶农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以网销打造知名品牌、以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的中闽弘泰模式;在浙江缙云,返乡农民企业家借助互联网创业,专营自有品牌的户外用品,形成“加盟网店代销 代工厂生产”、“品牌经营 渠道经营”的北山村模式;而在福建农村,全省大力推广应用世纪之村开发的农村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形成由农村龙头企业驱动、以线下商流组织创新支撑信息化线上应用的兰田模式……据阿里巴巴官方数据,2012年阿里平台实现农产品在线交易200亿,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开办的农村网店达163万家。[1]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处于爆发式发展的临界点,人们有理由对其星火燎原的前景充满期待。

以上这些案例和数据,通过点和面的事实,印证了我们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即: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基本面上有了实质性突破,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阶段转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从原来由政府主导、业务形态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经济作用的阶段,转向现在由多元主体联合推动、业务形态向在线交易拓展、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为“新四化”(即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印证,代表了未来趋势,推广意义重大。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必须指出,从宏观上看,由于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多方面的差距决定了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要比在城市难度更高。在笔者看来,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农村自然条件与分田到户制度带来的农民买卖需求和行为的分散化、农户的组织率不高、购买力较弱、留守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尤其信息素质较低、农村各种基础设施尤其物流配送困难、多元主体互动和利益博弈良性机制欠缺、流通环境存在的问题,等。总之,“要彻底纾解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基础设施等发展滞后对电子商务的制约仍非短期之功。”[2]

然而,农村电子商务的星火毕竟已经点燃,它在造福“三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上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今后必将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任重道远的农村电子商务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迫切需要金融方面的支持。我们在多地的实地调研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农村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草根网商对于发展资金的渴求。

草根网商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值得关注的主体之一。他们虽然普遍存在资金需求,但因其在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组织程度低、合作基础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往往在融资市场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就金融机构而言,绝不应该把对他们的金融支持,看成是慈善扶贫。理由很简单,新兴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农村草根网商成功的案例层出不穷,对此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证明。

这当然不等于说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于农村电子商务不存在市场风险,而是希望金融机构重视农村电子商务中巨大的风险收益。金融机构、尤其是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应该敏锐地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农村网商和其他市场主体风雨同舟,共同成长。毫无疑问,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目前难度虽大,但前景光明。另一方面,近年,看好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投资者有明显增多之势,他们看中的其实正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势,以及这个领域未来可观的赢利前景。

传统农村金融方式亟待转型与创新

毋庸讳言,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不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这种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重抵押,轻信用,而农村网商很难拿出足够的资产作抵押。金融机构征信成本太高,面对申请贷款的众多小微网商,难以方便且低廉地获得足以甄别其信用的信息;二是农村网商的联保,受制于他们组织性较差的状况;三是民间金融受到严格监管,发育不足;四是金融机构本身的信贷管理考核方式,也不利于农村网商小微贷的发展,等。这些问题恐怕都不是金融机构在现有业务框架内就可以轻易解决的。

因此,要解决问题,只能寄希望于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是硬道理”,资金供求之间的各种障碍,首先要靠发展去消解。为解决一方面融资客户和潜在客户嗷嗷待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和资金拥有者有钱贷不出去的矛盾,需要放开市场,引入活水。同时,也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特别是通过提高农户和从业者的组织率,来改善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基础。

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带来挑战和机遇。当前,金融领域的专家在热议金融信息化与信息化金融的区别。在笔者看来,前者更多是指将信息和网络新技术用于原有的金融业务模式与架构体系,以期达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后者更多强调新技术带来原有金融业务模式与架构体系的创新或金融转型,让原来不可能的业务成为可能,如金融民主化、脱媒化等都是其突出体现。

现在,信息化金融已经不再仅仅是概念,实践中的变革已经开始。在2013年5月11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阿里巴巴合办的高层研讨会上,阿里集团副总裁兼阿里金融CEO胡晓明披露,阿里金融已服务了25万家小微企业,累计放贷800多亿元。阿里金融的小微贷款仅凭信用,无抵押,免担保,可做到7×24全天候服务。到2014年,阿里金融的服务范围可达100万家小微企业,授信额度在低至3千元、高至100万元之间。而面向个人客户的贷款可低至1元,根据目前客户的数据,可向1.96亿个人用户授信。阿里金融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当然拜阿里各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所赐。海量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极大地降低了阿里金融的征信成本,据胡晓明介绍,阿里金融的授信成本仅为0.1元/人。显而易见,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不仅拉动了新的金融和支付需求,而且驱动金融业的整体变革。

有鉴于此,笔者向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进言:

一是建议金融机构、尤其农合社、农商行的领导们,多多关注农村经济基本面的发展,关注农村电子商务的崛起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纳入自己重要的业务范畴;

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三农”服务一线的先天优势,力争抢占农村电子商务金融市场的先机,同时也需尽快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为未来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三是涉农金融机构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业务团队,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析研究力度,甄别融资需求、精选融资项目;

四是在自身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涉农金融机构既要重视技术的创新,更要注重由技术创新带来的业务、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和转型;

五是顺应互联网金融新趋势,需树立新文化、新意识。阿里金融已确定与金融机构分享信用信息的原则,与上海农商行的合作已经启动。金融机构则应关注新物种,探索新合作,拥抱新变化,积极谋求与相关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发电子商务的数据金矿,力推金融转型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