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预售商品合法吗?「网上预售商品是咋回事」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商家预售商品合法吗?「网上预售商品是咋回事」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商家预售商品合法吗?「网上预售商品是咋回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4月份下单的裙子,五一假期都过完了还没有发货。”一位消费者向柒财经吐槽道。
事实上,这位消费者遇到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前有网红大V“温精灵”吐槽部分女装店发货慢、预售期长;后有中消协点名一些网络经营者商品设置超长预售、不退不换等乱象。
在电商平台上,有的商品最长的发货时间在90天内,还有不乏预售30天、45天的商品。而电商商家将商品设置为预售款,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这无可非议。
可柒财经了解到,有的商品页面并非显示是预售款,但消费者在下单后被告知“无现货”。甚至,一些预售品看似有期限的发货时间,商家却并未按照约定时间发货。
01电商平台延迟发货处理机制对比
针对预售商品超时未发货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已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如在拼多多平台上,常规商品拼单后48小时内安排发货,预售商品需要在预售规定时间内发货。
若商家未在约定时间发货,或超时没有揽件记录,将会被平台判定为延迟发货,商家每单会被平台扣3元,且店铺权重会下降。
相比之下,抖音平台中,消费者售后维权方式则稍显“无奈”。其官方客服称,“目前,平台不支持通过订单催发货的行为”。
对于已经超过商家承诺发货时间的商品而言,抖音官方客服建议消费者通过“及时联系商家协商或申请退款”的方式处理。
天猫官网显示,预售商品构成延迟发货,所属商家的所有商品1个月内不允许申请预售功能。
消费者就延迟发货问题向平台投诉且成立的,天猫平台上的商家需按照货款5%赔偿消费者(最低5元,最高50元)。
而淘宝平台中,就延迟发货的问题,卖家则需向消费者支付该商品实际成交金额的10%作为违约金(最高不超过100元,最低不少于5元)。
于商家而言,因延期发货被投诉,不仅要向消费者支付违约金,同时其投诉记录还会计入商家整体考核之中,后续会影响到商家店铺排名等多项指标。
如此“得不偿失”的做法,为何店铺延迟发货仍普遍存在于消费者日常网购中?
02电商商家们的“算盘”
“预售延迟发货的代价要比库存过剩的影响小很多。”电商从业者李达(化名)如是说。
由于女装商品更新快、受季节影响大,为避免库存过剩等情况,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实行商品预售模式。此外,商家设置预售款,还可以降低进货成本。
李达表示,好比商家在直播一天的同一件商品销售量为100件。当销量累计达到1000件时,商家考虑到退货等因素,会向工厂下单500至700件。
而下单量越多,商家在议价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导权,进货的成本也就越低。
“很多商家为了利益,故意积量,向上与工厂谈价,向下则用第一批消费者们退回的商品,再次发售给第二批、第三批……后期购买商品的买家。”李达直言道。
而这种预售情况多发生于网红店铺、直播间。不过,李达表示,店铺设置预售款并非完全是上述情况。一些店铺因商品突然爆单,进而导致的缺货、补货现象较为普遍。
另外,工厂在做工时出现质量问题,被卖家要求重做。或受疫情影响,工厂开工延迟。这些均会导致出现商品出货慢、预售期长等情况。
“其实,在经历疫情后,很多商家都不敢囤货,只有几件商品,没有现货。”李达称,一旦出现了爆款,店铺再联系联系工厂现做。
实际上,商家为节约成本设置预售款,消费者们可以自主选择等待或“另去别处”,双方均是为自身考虑,并无不妥。
可是,一旦商家将经营中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单纯为了积量或等待第一批商品回货后再进行二次发售,从而导致的延迟发货、预售期“再加长”,显然是不合规范。
03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
此前,中消协发文称,有些网络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免自身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如一些网络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同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易志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在交易前一定要看清楚商家预售的规则,与商家确定好发货的时间、价格,尾款的支付等。商家营销页面的承诺、相应的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一定要保存好。
此外,一旦遇到了由预售产生消费纠纷的情况,消费者们可以先与商家进行协商,要求退换货或者退款,有需要时可以直接申请平台客服介入处理,也可以用好差评这种评价反馈的机制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消费者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向当地或者平台所在地的消协组织进行投诉,请求这些消协组织进行调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