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怎样脱贫致富」

互联网 2023-04-05 18:19:1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怎样脱贫致富」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怎样脱贫致富」,希望能帮助到您。

“别看这小小荠荠菜,让俺每亩地多收入6000多元,还不耽搁种麦种玉米,今年脱贫有望了。”虞城县利民镇乔庄村乔长伟说话间带出一串幸福的笑声。

近年来,虞城县提出单品突破打造国际或国内区域性品牌,围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的脱贫之路。

盯着市场引

哈密瓜产自新疆、猕猴桃产自湖北山区、黑木耳产自东北,而如今,这三样物件在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都能找到,并已成了当地老百姓致富的“新三样”。

正在忙着采摘的刘作文随手从枝干上摘下一个鸭蛋大小、清香扑鼻的深绿色猕猴桃,介绍说:“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南阳种植猕猴桃,我认为前景不错,就从外地引进种苗和技术,开始试种,效果很好。”目前,该村已发展猕猴桃园80亩。

该村还发展占地70多亩的哈密瓜大棚35个。去年,瓜农刘新良通过考察市场,发现稀有瓜果十分畅销,就从新疆引进种苗和种植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管理,种植哈密瓜并获丰收。

这个季节,该村的黑木耳也已丰收。大棚里,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清理场地。尝到甜头的李佰海正在给前来学习的村民介绍经验,以前自己收购玉米芯,转卖给外地菌棒加工厂,看着人家用玉米芯培育黑木耳市场前景好,就去外地学习技术、采购设备,把黑木耳种植引进家乡,没想到第一年就供不应求。“自从俺村盯着市场引进新品种以来,现在遍地种的都是蔬菜、瓜果类作物,一改往日麦茬棒、棒茬麦的低效益种植,市场缺啥俺种啥,价格好还抢手。”

目前,在县、乡引导下,该村已引进新品种30多个,种植收益大幅度提高。

靠着科技育

“我们采用新科技培育出来的花生苗、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比花生要高一百倍,比葡萄酒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金豆子”公司总经理杨志华拿出一把花生芽,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该公司把科技发展和人才储备定为重要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细心谋划,积极与中国农大、河南农大、南京农大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科学研发基地,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等各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00余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学到技术脱了贫的农户高兴地说:“企业请专家,农户学技术。”

“知道吗?乔德亭一个大棚一茬菜能赚小八千,比起原来种小麦翻了好几倍。”“我见了,浇水、施肥、除虫,都是高科技,不用人。”听着人们的议论,他挺起腰杆笑咪咪地说:“多亏了高科技。”

在县、乡的支持下,利民镇乔庄村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引进高科技蔬菜大棚建造、种植技术,发展蔬菜大棚,走出了一条科技富农增收路。

今年春,18个高科技含量的蔬菜大棚在该村拔地而起,配备高科技全自动洒水、除虫设备,实现了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全覆盖。该村还筹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冷存保鲜库。

村支书乔家欢说:“正常情况下,一年下来一个棚能赚七八万。谁说种地不发家,那是不懂高科技。”乡亲们淳朴的话里透着几分自豪与骄傲。

走进富有“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的虞城县乔集乡,一片片、一方方的果园,是该乡通过多年努力打造的现代特色农业。这片肥沃的土地种植苹果2万多亩,年产优质苹果3000万公斤,累计产值1亿元以上。

“以前,到苹果成熟期,外地水果批发商到果园收购果子,大部分利润都让商人赚了,果农除去成本,利益就不多了。如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每斤苹果比原来多卖1.5元以上,效益增加一倍还多。”乔集乡侯庙村微商代表“红苹果”说。

近年来,乔集乡大力推进“互联网+”模式,每天通过淘宝网、微信、物流等平台,向全国各地售卖,带动当地17家快递公司,高峰期发货量1万余箱,刷新了历年苹果销量和价格之最。

谈起电商销售,乔北村村民息永梅津津乐道:“每天都有人主动加我微信,买我家苹果。邻居们看我不摆摊不叫卖,苹果销量还这么好,都来取经,我也乐意把电商经验跟大伙儿分享。”

在快递公司,前来发货的电商络绎不绝,有带孩子的小媳妇,有戴花镜写快递单号的老人……手推车换成了手机,收购商换成了快递员,苹果摊换成了网店,果农们享受着电商销售带来的实惠。

据同时代理11家快递业务的韩经理介绍,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当地农业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渠道,也带动了周边专业市场、仓储及物流的迅速发展。

虞城县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与阿里巴巴进行了多次接触洽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农村淘”项目,在豫东商业广场建设县级运营中心、培训中心等,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看来,种富硒苹果才是俺发家致富的好出路!”在虞城县张集镇,喜获“苹果王”的杨绪轩激动地说,原来他的富硒苹果最高卖到8元一个。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下,张集镇尝试开发富硒苹果,目前已经成为张集镇红富士苹果的主打果品,也是全镇果农增收致富的法宝。

“俺听说这里不光有石磨面,还有黑小麦面,营养高,买点回家尝尝。”在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前来买黑小麦粉的张大爷说。

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重供给结构改革,建设了河南省彩色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黑小麦、绿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新研发的黑小麦、绿小麦已投入生产,彩色小麦系列产品已投放市场,深受市民喜爱。

在速冻食品公司外排队交货的农户杨民介绍说,几年前他发现市场上荠菜畅销,就摸索着把小麦、玉米一年两种改为小麦、甜玉米、荠菜一年三种。“今年价格涨到了一斤两元钱,除去成本投入,100多亩地仅一季荠菜就净赚60多万元,附近像我这样的大户还有不少。”

2011年之前,荠菜在虞城还只是一种野生鲜菜。随着速冻食品企业推出的荠菜水饺大受市场欢迎,从而带动荠菜规模化种植。截至目前,该县种植荠菜数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荠菜生产基地之一,把“种啥吃啥”变成了“吃啥种啥”,既满足市民需求,也带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为推动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县把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北部以红富士苹果、黄金梨、油桃等为主的优质杂果基地;中部以大棚蔬菜为主的优质蔬菜基地;南部以山药、芍药等为主的优质药材基地。

目前,该县发展红富士苹果26万亩、杂果8万亩、优质蔬菜20万亩,特字号农产品拓展了脱贫新路子,也将托起虞城农业发展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