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日利率0.05%和分期「花呗两千日利率0.05%是多少」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花呗日利率0.05%和分期「花呗两千日利率0.05%是多少」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花呗日利率0.05%和分期「花呗两千日利率0.05%是多少」,希望能帮助到您。
“花呗摸着石头过河、分付摸着花呗过河”“咋出来那么迟,人家都挣了好多年钱了”……
又一款个人分期消费支付产品在上线的路上,6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腾讯旗下“分付”产品引发网友热议。从最新动态来看,一方面,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目前已申请注册“分付”商标;另在测试进展上,已有部分用户微信钱包中出现“分付”入口。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分付处于测试阶段。在分析人士看来,申请注册商标意味着腾讯分付产品距离全面落地已越来越近,有望补齐腾讯消费金融短板。
动态调整额度和利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微信分付是一款消费信贷产品,主要对标花呗分期,采用的是一种先消费再付款的支付方式。从使用场景来看,用户可以使用分付额度进行消费,包括吃饭、购物、看电影等场景,不支持用于发红包、转账;用户使用后,已用额度将按日计收利息,可以随时还任意金额,提前还款不收手续费。
不过,目前分付仍处于测试阶段,微信支付客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分付目前仅对少部分用户开放测试,用户能否开通是系统评估的结果,无法人工干预,目前所谓“付费邀请开通、扫二维码开通、内部渠道开通”等均为不实信息,用户切勿相信,以免造成损失。此外,商户无需特别申请,开通分付的用户均可在商户消费时使用。具体每笔交易是否支持分付,会由系统实时评估,需以付款页面展示为准。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3月,腾讯便推出“分付”产品,内测的消息也持续传出。如今,一年多时间已过,业内对腾讯何时推出该产品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申请注册商标,意味着腾讯这一产品已经离全面落地越来越近。
对于相关问题,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分付于2020年启动小规模测试,就开始了商标申请,现属于阶段性进展变更。商标申请是集团内部正常保护品牌商标权益的操作。
另谈及内测人群及何时推出,该负责人称,分付当前仍在小范围测试中,暂无明确上线计划。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微信支付客服处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分付在具体额度和利率上,采取了动态调整的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资信情况,分付将不定期调整额度与利率,其中,已用额度按日计息(日利率0.04%,无免息期),支持随借随还,还款后已还部分不再计收利息,提前还款不收手续费。
“对于一家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来说,现金借款和消费分期,均属于标配产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产品本身功能和逻辑看,腾讯的分付和花呗分期一致,主要为用户在消费支付过程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目前,蚂蚁有借呗、花呗,京东有金条、白条,但腾讯的主打产品仍是微众银行旗下的微粒贷现金借款产品,不得不说在消费分期产品上比较滞后。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则进一步指出,腾讯在支付和场景布局方面是非常领先的,但是一直在信用支付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分付是腾讯要进军信用支付的信号,也是为了弥补这个战略上的缺憾。在他看来,腾讯一直在内测并未上线,或存在牌照资质的顾虑,还有支付和贷款产品相连的问题等。
赶晚集有人买单吗
目前,腾讯在金融科技方面,已建立起移动支付、财富管理、信贷服务、证券投资等多项创新金融服务,涉及产品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理财通、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乘车码、腾讯微证券、腾讯区块链等多个产品。不过,从腾讯金融科技整体布局来看,其始终缺少了“消费金融”这一环。在业内看来,分付的推出,有望补齐腾讯消费金融短板。
不过,未谋其面先闻其声,赶晚集的“分付”迟迟不“面世”,用户们到底买不买单?后续竞争力又如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针对分付产品,用户们议论纷纷,既有不少网友吐槽“消息传了那么久,但仍然没办法用”,也有用户评论“对不起,还是不用,因为腾讯客服用户打不通”,甚至有用户建议“适当降低利率,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使用”……
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分付的推出,一方面可刺激用户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金融分期收益。分期付款服务涉及几端,一是个人消费用户,从消费支付交易量和用户量看,微信支付仅次于支付宝;二是商户,花呗分期主要背靠自身的电商平台和合作商户,腾讯则依靠生态内的商户;三是资金来源,二者可利用旗下金融牌照或合作机构放贷两种形式。
从以上三个因素看,于百程认为,分付背靠腾讯的优势,发展会非常迅速,并对微信支付和生态内电商形成正向作用。不过,因为分付推出的时间晚,腾讯的一些主要合作平台,比如京东和美团,都已经推出了白条和美团月付产品,与分付之间免不了会有一定的竞争。
“腾讯在用户体验和场景建设上很有优势,分付推出以后,竞争力会非常强大,或是花呗分期最有力的竞争对手。”针对分付的后续发展,孙扬则建议,该产品或可以考虑和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合作,并率先切入买菜、医疗支付、公交地铁等特色场景,此外可以采取积分等方式,吸引用户持续使用。不过,最重要的是注意合规,具体要看是用什么牌照做分付的信用支付。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