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市场份额「断崖式发展」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子书市场份额「断崖式发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子书市场份额「断崖式发展」,希望能帮助到您。
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首次突破5亿。两组数据直观显示出我国数字阅读的巨大市场和可发掘潜力。
然而,今年6月2日,亚马逊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业务。显然,Kindle退场,不只是一代人情怀的终结,更对数字阅读市场格局有着直接影响。
据了解,在文艺、少儿等不同类型出版机构的电子书业务中,亚马逊Kindle的销售回款都占据首位。同时,有在出版机构负责有声书运营的从业者透露,今年上半年,有声书市场也存在增长乏力的状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形势严峻。真实情况如何?出版机构有何应对之策?电子书、有声书已成为传统业务的当下,出版机构有哪些新的探索方向和市场拓展撬动点?本期,我们分别约请了人民、社科、文艺、少儿等不同类型出版机构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展开摸底调查,探讨当下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业务困境与机遇。
亚马逊退出,电子书收入断崖式下滑
前几年,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数字阅读、音频平台崛起,用户付费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电子书、有声书市场火热。在丰富内容呈现形式、拓展传播范围的同时,电子书、有声书也在纸书销售之外,为出版机构带来额外收入。尤其是电子书,因运营投入与其他数字业务相比相对简单,且运营模式、市场格局基本成型,此前一直是出版机构数字业务利润中相对稳定的部分。
就此次采访来看,因专业属性不同,亚马逊渠道在出版机构电子书销售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5%~50%不等。虽然距离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店关停还有近一年,但就今年前7个月来看,多家出版机构的电子书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已出现小幅下降或增长乏力。这种情况在亚马逊之外的其他数字阅读平台也都有出现。有从业者表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有大众注意力向短视频、交互性阅读等转移的供需端因素等。“亚马逊退出释放的信号会有影响,但相对较小,归根结底仍是市场发展本身的趋势。”
图片素材:包图网
亚马逊退出,或影响电子书市场运营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电子书业务负责人黄元洪提到,亚马逊的运营模式以内容产品为主线,运营策略和服务有专业性优势,相比国内互联网平台流量、会员运营的做法,更能体现电子书产品本身的价值。“亚马逊退出后,电子书市场的传统运营模式时代就彻底结束了。”互联网平台流量大盘下降、拉新瓶颈等因素,导致电子书个人消费在第三方平台的业务逐步下降,但数字阅读的总体趋势不会变,市场何时出现回转契机有待观察。
谋划销售补位是当前任务。渠道拓展与自有平台搭建、聚拢私域流量,是出版机构重点发力的两个方向。以浙江文艺出版社为例,该社新媒体数字部主管姜梦冉告诉记者,在亚马逊官宣之后,团队依然与亚马逊积极协商新书运营、活动提报,同时,与掌阅、微信读书、得到、豆瓣阅读等其他平台有节奏地合作运营。浙江文艺社也在部署自己的运营阵地,融合纸、电、声、课程等多维产品于一体,发力社群营销,沉淀私域流量。二十一世纪音像电子出版社总经理吴镝表示:“亚马逊的退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保持与数字阅读平台的积极合作,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大平台。现在我社在积极开发建设自有数字阅读、交互电子书、有声书及伴读小程序,布局数字阅读矩阵。”
紧跟用户需求变化,探索知乎等新运营模式。据博集天卷新媒常务副总经理邹积川介绍,亚马逊的销售收入在博集新媒收入占比接近15%。不过,博集涉足电子书运营之初,就制定了多渠道分发合作的运营原则,单一渠道变化不会对主体业务造成重大影响。“虽然亚马逊这样的核心渠道退出,对于营收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但用户的阅读需求不会因为某一个平台或者设备退出而消亡。对于出版机构而言,最核心的是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邹积川透露,通过探索交互性阅读运营模式,博集新媒在知乎平台的收入大幅增长。该平台的运营需要改变电子书直接转码上传的模式,将内容拆解成满足用户交互阅读需求的专栏等形式。
8月26日,今日头条眼界频道发布的首份《读书生态报告》显示,有2.2亿人次在其平台阅读各类电子书籍。由此可见,除了专门的阅读平台,更广泛的内容聚合平台或专业垂直平台,都是出版机构可发掘的渠道。
增长乏力,耳朵经济“失宠”了吗?
与电子书前几年就显现出的疲软状态相比,有声板块的热度此起彼伏。从有声书到有声故事、广播剧、知识付费课程,再到播客,每一种音频内容形态的火起,都会带动一波热度。当下,出版机构的有声业务也脱离有声书单一形式的限制,覆盖有声故事、广播剧、音频课程、播客等多种形态。运营模式则包括版权授权、联合运营以及自制、外包制作有声书、音频课程、音频专栏等,独立运营、多渠道分发等多种模式。
有声赛道降温,复归理性。这也是多个平台共同面临的现状。以喜马拉雅平台为例,根据招股书,2018~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从14.81亿元增长至58.57亿元。但营收增长背后的隐忧是增速放缓,2019~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82.2%、51.1%和43.7%,增速递降趋势明显。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已是有声赛道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仍处于持续亏损的局面,且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喜马拉雅面临的主要困局之一,是成本支出规模远高于业务收入总和,这与优爱腾等长视频内容平台相似。其次是版权风险:一方面是电子书、有声书等的共性问题——盗版侵权内容损害版权价值和收益;另一方面,版权管理不完善、授权缺失等,导致维权案例频发。平台面临的困局也直接影响位于内容供给端的出版机构。有声板块收入的增长乏力,与平台方收紧版权购买预算、用户付费门槛提高有关,也与出版机构需要付出更多运营成本、承担运营风险相关。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量,平台采取预付制模式购买版权的操作更为谨慎,除了个别头部内容之外,大部分内容需要出版机构主导运营、承担风险。在邹积川看来,无论是电子书还是有声市场,更多是回归理性。大家更倾向于瞄准用户需求满足,从而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这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自主运营比重增加,有声探索多元化。就出版机构探索有声赛道的现状来看,出版机构参与运营的自主性和范围明显增加,机制模式更加多元化。模式上,从与有声平台合作向搭建专门的自营有声平台、与各地广播电视台合作、与MCN合作或转型MCN平台拓展。纸电声一体化运营或脱离纸书的音频内容策划运营等,是不同的切入点。不过,民营策划机构的有声运营走在前列。近日,喜马拉雅发布的“百万粉丝主播俱乐部”显示,新经典、读客、中信、磨铁、博集等出版策划机构的账号皆有入选。相对来说,传统出版社的账号粉丝量和收听量等数据则相对较弱。
专业、精细运营撬动有声业务增长。当下,除了内容质量把关要求不变之外,出版机构需要摆脱纸书运营逻辑,以真正互联网运营逻辑去运作有声业务。一方面,自营有声平台搭建需要处理好公域引流与盘活私域流量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声运营可以通过撬动作者、主播自带的流量,拓展用户触达率。同时,越来越多出版机构改变广撒网的粗放开发模式,将更多运营资源投向打造头部畅销产品,同时提升产品开发把关标准,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新业务利润有限?数字融合大势未改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让出版机构被置于更广泛的内容产业竞争之中,对其业务模式、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子书、有声书等被划归传统业务,无论是针对其营收、利润下降的现状,还是内容开发的长远大局,出版机构都需要探索更多元的内容运营模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这些探索集中在几个方向:
一是AR、VR图书,线上交互解谜书,数据库等内容新形态。这部分是出版机构探索相对较早的板块,成果丰富。例如,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数字业务以数据库业务为主,且持续探索面向学术机构的数字学术定制化服务。推进新数字学术出版模式,以整合数字学术资源 数字学术服务赋能的方式向垂直领域机构和用户提供云平台服务,是该社主要探索的新业务形态;在国际化探索方面,该社也于近期上线了社科文献AI多语资源库。
二是音视频课程、付费专栏等知识付费业务。据了解,出版机构自主或与平台合作音视频课程开发,其形式既包括专业性、知识性强的课程,也包括人文历史普及、专业科普、少儿伴读等类别的内容,既有单个课程付费的形式,也有向数字阅读、有声平台,知识付费平台、长视频平台输送会员专享内容的形式。
三是自有数字阅读品牌打造。出版机构的自有数字阅读品牌打造,近些年呈不断增温趋势。其中,既有聚合电子书、有声书、课程等多形态内容的APP、小程序的打法,也有专注有声的小程序、播客的打法。这些品牌为出版机构聚拢用户的同时,也在公域平台成为系统化运营的抓手。
四是基于IP开发的多媒体运营业务,影视、融媒产品拓展业务。据悉,在许多出版社,IP运营业务的探索都由传统数字出版部门,或升级后的新媒体、融合发展相关部门承担。IP开发链条在纸书基础上,涉及音视频内容打造、以两微一抖、喜马拉雅等为代表的媒体账号运营、影视版权开发、游戏开发,以及融媒、文创多形态周边开发等。
五是数字藏品、剧本杀等新形态。元宇宙、数字藏品无疑是今年出版行业的热门关键词,也成为许多出版机构拓展数字业务的着力方向。不过,目前数字藏品开发业务对于出版机构而言,营销作用更大于收入拓展。剧本杀开发等形态,已有出版机构相继涉足。受疫情、市场监管等因素影响,这种探索面临从线下向线上拓展的转变。
比较现实的问题是,除了个别拥有对口资源、特殊渠道的出版机构以及数据库等相对成熟、垂直的业务,出版机构新的数字业务探索大多面临利润有限、经营模式尚未成熟等问题,多数业务处于孵化阶段。不过,大家的共识是,尽管会遇到亚马逊退出、个别探索投入产出失衡、一些新业务热度退却等问题,但数字内容开发的广阔空间和利好趋势不会变,数字融合大势也并未改变。出版机构要做的是,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专业运营水平,并积极推进多形态业务的联动、贯通,切实从用户需求端开展业务布局和服务。
案例解读
利用少儿内容资源优势多维布局
■吴 镝(二十一世纪音像电子出版社总经理)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今年的数字出版业务稳步推进,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乏力,增长点主要依靠新产品投放和经典产品的累积效应。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居家学习促使面向少儿的有声书、电子书使用量有所增加。
电子书方面,亚马逊渠道的销售占比约30%。我们坚持多平台多渠道布局,在维护原有渠道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平台、开发新产品。产品形式除了电子书,还包括互动电子书、全景绘本等。例如,我们打造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5G全景绘本,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中华传统节日》图书,进行数字化改编。全景绘本将具有民俗科普性的绘本以超高清3D全景技术展现,是电子书与新技术融合的探索。开发过程中,我们与优质制作方合作,探索包括数字科技展厅立体大屏、VR体验展区、图书馆、科技馆、市民文化广场等公共智慧文化空间大屏,和家庭电视、手机等小屏在内的多种场景呈现。
有声书方面,不断挖掘优质内容资源,做深做透IP开发,我们打造了全新的集可听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产品线,并搭建了自有听书小程序“世纪有声”,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运营方面,我们配备了专职人员开发运营,总体上处于积累阶段。除了一些TO C端的有声书平台投放内容,“世纪有声”小程序已于今年6月上线,新产品将实现全网同步上线。今年,我们与江苏广电合作开发了著名畅销书“老鼠记者”系列有声书。该系列共70册,由江苏省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担任配音工作,每5册制作成一个有声书专辑,将陆续推出14辑。运营方面,我们与江苏广电划分渠道,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收益分成,充分释放各自优势,让有声书的价值最大化。
另外,我们已构建抖音电商平台、视频号、直播、电子书、有声书、交互书、音视频产品、课程等数字阅读产品,纸电结合的线上解谜书等融合出版产品、知识闯关小程序等多维度业务性布局。例如,《海晏晨昏》海昏侯解谜游戏书是我们在融合出版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以实体书籍 线上游戏的形式呈现,兼容阅读体验、线上交互多重玩法,旨在探索图书与游戏产业的融合。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众筹方式的项目,摩点平台上线当天,众筹金额超过20万元,众筹结束时金额超45万元,获2000多人支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产品布局,在数字出版领域深耕厚植。同时,围绕一些新思路展开探索。例如,“双减”政策下,针对学校的课后服务需求,开发与教育结合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前景可观。
课程化、视频化开发成新发力方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沈西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数字业务收入包括数字版权授权、知识付费产品、数字图书馆平台等多方面。据了解,自2020年开始,疫情和“双减”政策等因素,使该社数字业务收入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虽然数字图书馆业务因客观因素影响,销售额度下降,但C端销售仍保持稳步增加态势,整体与去年同期持平。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近3年一直是亚马逊Kindle平台童书内容销售前10的单位,销售收益占比保持在35%左右。Kindle退出消息发出后,团队积极应对,在电子书领域加强与其他一线平台的专题、资源品牌合作,并尝试纸电合一的模式。
关于有声板块,该社的《林汉达历史故事》《植物大战僵尸》《猫武士》《洋葱头历险记》等内容在喜马拉雅平台总播放量已达6亿,大部分作品常年占据儿童畅销榜前20的位置。据悉,该社充分挖掘中少总社的品牌和内容版权优势资源,采用精品化方式进行内容深度开发,在产品呈现形式、用户收听体验等方面进行深度策划和制作,力求产出精品;在平台运营上,该社充分利用平台合作资源及多元合作方式,在内容宣推、产品活动、营销节点等环节,充分展现产品优势,引导用户收听并根据用户体验反馈逐步对产品进行优化。在运营过程中,积极与平台方、用户端深度互动,不断优化产品开发与运营策略。针对电子书、有声业务发展放缓的趋势,以及出版行业近两年数字化业务发展基本成熟、竞争加剧的现状,该社将更多产品开发的资源和精力放在重点品及畅销品上。例如,《猫武士》电子书、有声书各平台阅读、收听量都达百万级别。随着图书大卖,该社继续探索电子 有声 图书的形态互动,拓展影响力。
除了电子书、有声书,该社围绕优质IP资源,结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尝试打造基于IP的原创有声故事,如《植物大战僵尸》制作了改编有声书和原创有声故事,取得不错成绩。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中少总社也在尝试对优势内容进行课程化和视频化开发,以适应新平台的传播规律。在线直播、短视频课程以及数字藏品等新媒体领域,都是该社未来会发力的方向。
文艺阅读产品:外部融合与自主运营结合
■孙运宋(山东文艺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
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子书馆配、有声书方向。电子书馆配方面,和超星、知网、中图、人天等平台合作,收益稳中有进。有声书方面,目前我们开设的“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和“山东文艺出版社”两个ID,在喜马拉雅平台关注用户数近3万,专辑80多部,收听人次260多万,收益呈上升趋势。山东文艺社自有数字阅读平台“e读e听数字阅读平台”用户也接近6万人,日活量达4000人次,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显著。平台收听人次增长近130%,收益增长50%。收益涨幅不大,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限免活动,吸引流量可观。我们计划在 2022年第三、四季度至2023年上半年,使上架的中外文学经典名著达200部。同时,继续开展“四方融合”,加强与省新华书店“新华助学”小程序合作,加强与省内学校的合作,为省内学生提供精良的有声书。
其中,“中外文学经典名著有声库”是山东文艺社立足纸书出版,以文学名著数字阅读产品为中心,向周边学科拓展,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拓展读物品种,增添社科、哲学、历史、心理读物等的数字阅读产品。围绕该产品,我们与喜马拉雅、荔枝、酷狗、懒人、蜻蜓五家单位合作。喜马拉雅累计播放量超125万人次。《我是法医》有声书是我们2022年自主开发运营比较成功的产品。山东文艺社2004年出版《我是法医》纸书,当时在社会引起重大反响。近段时间,受《法医秦明》启发,我们重新签约数字版权,遴选优质主播录制有声书,并投放喜马拉雅平台。从2022年6月上架至今,播放人次达47万人次,收益颇丰。该有声书的成功,得益于快速抓住社会热点和热点流量。
山东文艺社在短视频宣传带货方面也展开探索,主要以抖音平台为主,尽管起步晚,但亮点依然频现。一是联系大V,将好书送进直播间。近期,我们和东方甄选平台达成协议,利用其流量和人气,设置佣金,包销1万册《一地霜白》。二是2021年下半年开设文艺社官方抖音号,一并开通橱窗、小黄车等线上销售辅助功能。对新书及重点书进行内容二次加工,完成视频语言与图书文字的完美融合,在官方号上推出,并挂橱窗“视频同款书”进行引流与销售。目前销售比较好的品种包括《一地霜白》《中国北斗》《走出心灵的黑洞》《名画中的隋唐史》等。不可否认,因起步较晚、与一些大V号联系不紧密,账号在视频语言转化方面未较好地突出亮点,销售转化能力有待加强。之后,我们将重点突出与短视频大V账号的合作,进行优品优选,精准投放,带动纸质图书的销售。
将主题出版与新媒体形态结合
■郭健(四川人民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前7个月的数字出版营收,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川人社的学术著作在亚马逊平台较受欢迎,其退出会有影响但不会特别突出。我们也在增加新渠道,特别是电子书馆配渠道。在优质内容资源基础上,打开渠道,是我们一贯的方向。川人社于2018年设立了融合出版创新升级、建立品牌的目标,并成立融合出版部及数字出版部(现已更名文旅出版中心),组建融合出版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一个品牌 多个平台的融合出版模式。2018年4月,川人社就融合出版创新升级打造的结合出版资源和特色的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诞生。瞄准有声板块,“盐道街3号书院”在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平台上均有专属电台。
喜马拉雅FM“盐道街3号书院”电台上线4000多集音频,历史类单品位列畅销总榜前20名。以《富爸爸穷爸爸(精装典藏版)》《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为代表的“现代纸书”,不仅获得知识付费收益,还在知交所、文交所获得年均20万元的知识产权挂牌交易收入;利用党政主题出版资源与腾讯、小微云联等科技公司、30余所学校等合作打造“思政课”“传统文化课”服务于教学课堂和党政空间,成为新的收益增长点。
作为地方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是我们的主业,我们也在思考主题出版内容如何与新媒体结合。今年,我们和相关内容的平台主播合作,录制了两种历史类主题出版图书。《毛泽东完胜蒋介石实录》短短几个月,收听量就突破400多万,是一次历史类主题出版有声化的成功尝试。
探索区块链 数字内容运营(发行)平台模式
■黄元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电子书业务负责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数字业务主要有三大块:数据库业务、数字学术服务业务、电子书及资源授权运营业务。今年前7个月,数字业务收入整体与去年持平。电子书业务收入到账有所增加,其中,C端渠道业务随着第三方内容平台大盘下降而同比下降;自营电子书平台“先晓书院”销售同比增长较多;机构渠道销售略有增长,电子书机构市场,包括馆配、党政机关和行业机构等服务业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潜力较大。
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电子书业务,包括C端渠道业务、B端机构渠道业务和自营电子书平台销售三个部分。亚马逊的销售收入在C端个人业务收入占比近50%,亚马逊Kindle宣布将退出后,我们仍平稳推进该渠道运营,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有小幅下降,但越接近退出时间线,下降趋势会越明显。
专业出版有其自身特性和规律,高价值的内容定位不能改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机制,避免杀鸡取卵。针对当下的市场环境,要坚持电子书业务的主体基调,并在具体策略进行调整,增加自营平台的投入、调整对外授权品类策略。对于Kindle退出后留下的业务空缺,我们一方面寻求具备相似条件和模式的渠道补位,另一方面要依靠加大自营电子书平台“先晓书院”的运营,发展垂直领域用户服务。“先晓书院”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知识资源总库,品种最全,资源自动上下架,纸电同步率94.5%,支持单篇全文库模式和面向读者、作者和机构的定制服务,终端包括PC、H5和APP,Pad/墨水屏阅读版本目前正在计划开发中。
有声书方面,我们延续先前的运营策略,紧跟平台;同时,更主动、更紧密地与平台运营对接。
数字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明确的,未来可期,但需在当下提前布局。整体上,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策略是拥抱大趋势,持续跟进投入,持续升级,积极探索创新,等待引爆点。新产品形态和模式探索上,我们要至少做到不缺席,持续跟进,坚持自身定位,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互联网模式裹挟着前行的当下,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知识服务、融合出版、出版融合,既要拥抱互联网,利用新技术赋能,但同时应该有所坚持,协同构建数字内容价值体现的基本逻辑,创建相对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不管是新的互联网消费市场,还是原有图书内容消费市场,数字内容产品的定价逻辑、销售方式、服务模式、权利保障等,对数字业务开发都有诸多制约。目前,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尝试建立区块链 数字内容运营(发行)平台模式,建立规范、可信任、可面向多场景的授权、服务、结算综合体系,作为数字业务的关键基础设施。
纸电声一体化助《望江南》口碑效益双丰收
■姜梦冉(浙江文艺出版社新媒体数字部主管)
浙江文艺出版社做好电子书、有声书精细化运营,深耕渠道的同时,积极扩大业务合作范围、拓宽合作路径,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助力数字出版走出舒适圈。浙江文艺社的数字内容业务线布局包括四个方向:电子书、有声书、知识服务(课程)、融合发展类项目。就今年前7个月的营收来说,与去年相比稍有下降。去年由于回款周期缘故,收益创新高,今年相对会有压力。
浙江文艺社的有声书业务自开展以来,稳步增长。业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一是合作录制、共同运营;二是外包录制、自主运营;三是自主开发、自主运营,浙江文艺社有专业的播音人才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实现部分图书自主制作;四是版权合作。四种形式会有交叉,团队会依据不同的图书类型、合作的平台选择适合的方式。例如,依托纸电声一体化运营,浙江文艺社的《望江南》一书实现了口碑和收益的双丰收。
过去几年,我们追求纸电同步,实现了有数字版权的图书纸电同步率达95%。今年,我们重视纸电声的同步营销。2月底,《望江南》有声书的前10集上线喜马拉雅,3月28日纸书和电子书同步上线。此后两个月,《望江南》电子书霸榜Kindle新书排行榜,也创造了浙江文艺社自开展电子书业务以来,单本推荐时间最长的纪录。其他平台也轮番推荐,形成营销合力。有声书经过近3个月的更新,也已完结,目前在喜马拉雅收获了30多万的播放量、9分好评。在开发运营上,我们对重点图书从选题阶段就做好有声规划,提前向责编要试读样章评估有声开发的合作形式。图书内文确认无改动之后就着手找试读者录制Demo。围绕《望江南》一书,我们和杭州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依靠专业的演播人员、高水准的节目制作水平,赢得听众好评。
数字藏品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在《望江南》的数字营销上,我们也积极拥抱区块链新技术,第一时间携手合作方展开探索。我们与四川数媒合作了《望江南》《造浪者》的数字藏书票,《望江南》开始拍卖1分钟后,以521元落槌成交。《造浪者》最终以181元落槌成交。数字藏书票仅销售一天,两种数字藏书也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望江南》销量过千,《造浪者》销售100多册。
此外,我们与专业领域作者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实用性课程,预计年底之前第一辑可以上市。有声直播和播客也是我们的探索方向。
当下,出版机构对电子书、有声等比较成熟的常规业务突破较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新的营收增长点。个人认为 ,下半年市场会有回暖,但会更青睐于新技术、新玩法。出版机构的重点着力方向会聚焦三个维度:一是抓头部作品、头部流量;二是做精品内容,好的内容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三是增强内容差异化,做数字出版还是要沉下心来研究内容,研究受众,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