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仍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吗「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生鲜电商仍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吗「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生鲜电商仍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吗「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远山/文 生鲜电商似乎无法走出巨额亏损乃至倒闭的泥潭,近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融资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对此,每日优鲜工作人员的回应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作为“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的市值如今只有3186万美元,比起高峰期已跌去近99%,这是投资者对于一家企业财务数据及发展前景在用脚投票——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3年合计亏损将近70亿元,如果加上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的30.18亿,则合计亏损近100亿。
舆论将每日优鲜所遇到的困境归咎于前置仓模式,前置仓是企业租赁社区底层商铺或小型仓库(200~500平米),密集构建在社区周边(一般为3公里内),将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然后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主要满足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生鲜食杂需求。
大力推行前置仓的每日优鲜,曾经将其模优点总结为“好、快、多、省”,然而前置仓模式运行至今,在“快”上面确实有所体现,但在“好”上面,看似能够提高生鲜到家时的新鲜程度,但这与用户下单时对品类的选择密切相关,一旦堆放在前置仓的部分生鲜品类没有被用户当天下单,其新鲜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在“多”上面,由于前置仓面积较小,所能存放的生鲜SKU偏少,如果用户下单的SKU不在前置仓中,每日优鲜仍需从后置仓中调货。
至于“省”,据东北证券研报测算数据,如果不考虑产品从产地到达前置仓的运输成本,一间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在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600-1400单的情况下,单笔订单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在10-13元/单左右,是平台型电商和社区团购的2-6倍。
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曾直言在前期投入100家前置仓后,已经放弃这一模式,原因就在于前置仓模式无法找到合适的盈利点。
除了前置仓模式耗费了每日优鲜的巨大投入外,业内也指出每日优鲜在人员扩招过快过急,部分毛利率不高但属于用户刚需的品类被砍掉也不妥当,一个个细节叠加,就会演变成影响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致命一击。
从更宏观的行业角度来审视,生鲜电商仍是一门难做的生意。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生鲜电商倒闭潮,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所揭示的行业现状——近几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亏平衡,88%亏损,7% 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都说明生鲜电商高成本、高损耗、低客单价及利润的商业运营模式难以跑通。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哪怕贵为行业头部企业,每日优鲜的规模化扩张依旧变成了持续性亏损。另一家巨头叮咚买菜也是如此。生鲜电商企业收缩经营会导致市场份额丢失,保住及扩大市场份额则需要无止尽的补贴,整个行业都会随着投资人看空,失去赖以支撑的输血通道。
显然,百亿巨亏会耗尽每日优鲜的现存资金,长期拖欠供应商货款,又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不再向每日优鲜供货,或者只提供质量次一级的货品,每日优鲜无法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优质货品,用户也将加速流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就造成了每日优鲜近日裁员、拖欠薪资及主营业务即日达停摆的后果。
每日优鲜没能走出生鲜电商的宿命,其他生鲜电商企业也要面对共同的拷问:如何才能活下去?在内部精细化管理、战略发展方向的聚焦上与时间赛跑,比对手少犯错,这将决定企业乃至行业最终的走向。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