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响要做什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群响要做什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关于「群响要做什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群响的过去:我们其实一直没有搞清楚,要满足哪些人。
群响在 2019 年 5 月 8 号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可能很多今年加入的会员都不知道了,我简要汇报一下。
我自己的经历是北大本科的后半段,开始从事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营、产品。
2018 年 1 月的时候加入北京的某 VC 当分析师,1.5 年分析师之后,开始做群响。
我 2014 - 2018 年的时候,是习惯于从 0 到 1 做草莽、多元化、迷茫的创业增长的,那个时候的增长何其简单,又何其复杂啊。
简单的点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尚未结束,一个 App 只要满足一个需求就可以得到很多流量。
而且当时商业化的场景虽不够充分,但是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在做互联网运营的时候认识到第一波群响的潜在用户,也是群响希望服务的会员本人了,我一直在把我自己作假想的用户来进行服务。
VC 的时期,累计聊过的 1000 多位 CEO,也是群响的第一波客户,CEO 们要了解更多流量,更多公司活着有关的事情,也是因为支持我。
于是冷启动完成了。
但是之后呢,群响说自己要切中关注流量的一切,但是一切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们从 2019 年创立到疫情开始的时候,其实一直在思索和调整:
群响针对什么人群、提供什么价值?
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个时候的群响会员画像特别杂,有 CEO,草莽时期的年轻 CEO。
也有 10 亿美金的 CEO,被我 BD 过来看起来牛逼,然后也有一些渠道、操盘手和乙方,也有一些投资人朋友。
杂乱的会员画像之下,我们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一开始的权益很简单,群响大会、群响闭门会,以线下活动为核心的交付点。
闭门会做了 62 场、千人大会做了 7 场之后,发现成本还是太高,无论是群响这边,还是会员这边。
闭门会每周 2 次,大会每个月 1 次,只有这个,持续为会员交付的就是这个活动,活动消耗的内容、嘉宾,以及差旅占据大部分时间。
最后还是觉得,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来群响这边的活动,为什么大家愿意来,只有两个点:
一个是群响可以交付足够多的信息供参考,这是最快、最新的流量信息;
一个是,因为这些信息,因此聚集了一些优秀,或者密集的电商创业者。
于是价值是什么?价值是 —— 值得借鉴的,哪怕是碎片化的信息;以及可以一起做生意的对接资源。
但是当不能锚定人群的时候,还是会很模糊,我们当时的人群还是很杂。
但是抽离出来发现,我们做的活动,以及新增会员的主流,都是 —— 电商、流量、教育。
特别是电商,几乎占据群响 80% 的关注点。
于是在去年底,群响直接变成了:
为以电商为主的流量主、品牌方、服务方服务(这是为谁服务)
提供高频、密集的资源对接和操盘案例、打法分享(这是服务的抓手)
满足他们对信息和资源的需求。
但是这个时候仍然左顾右盼,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稳定的获客成本和渠道,因此变得犹豫不决。
二、群响的现在:要扩大基本面的影响力,要提升用户的分层,要专注。
搞清楚客户是谁之后,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服务,而是如何持续稳定获客,然后活下去,并且越来越大,在这一点上,我们在 2020 年开年到现在一直在探索。
分享给群响会员,作为一种精准获客的路径参考。
我们的获客方法的变化是这样的:
1,纯粹不可控无厘头的转介绍。
这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每个月可以新增多少会员,只能依靠会员的转介绍,以及我们的权益只针对会员。
所以很多场景是,因为需要参加某个活动,而报名会员。
会员报名的流量漏斗尚未形成,因为根本没有所谓流量池,而且权益不体系化的时候,我们自己无法非常有力地推进忠实会员的推荐。
2,有节奏的开始驱动转介绍带来线索,线索开始销售。
群响开始有了一周一次的线上分享,我们叫做夜话会,夜话会初期仅供会员参与。
之后我们发明了非会员不可报名或者支付参与,但可以通过会员的免费邀请亲友票,来参与一次。
规则是,每个会员每次邀约机会都有 3 次,但是针对每一个非会员,能且仅能蹭课一次,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给我们囤积非会员的私域流量池,供销售。
仅支持一次蹭课,就是一次转化的抓手,这是第一次开始有了销售目标。
3,稳定的私域流量、稳定的转介绍驱动。
之后,我们在疫情的后半段,开始尝试以刘思毅为 IP,我自己亲自写文章,每天输出 1 篇,带有自己浅显观点的文章,这些文章本质的目的就是一种带货。
也是一种和会员的对话,相当于用每天的专栏的形式,宣传放大刘思毅的 IP,而我每天的个人号的票圈以及零碎的社群讨论,也是一种带货。
带货除了带来会员互动,还有一点就是会员的传播,会员的转发带来非会员的关注,加我们的私域号,然后进入流量池。
而正因为持续不断的原创,转介绍也更加稳定,转介绍真的是需要场景的,是不经意的,而不是特意告诉他的朋友的。
基于以上的获客的变化,群响每个月的新增会员变得更加精准,由原先的大杂烩变成了定位精准的电商 CEO,包括品牌、卖家、流量主、渠道、服务商。
构成了一个新电商的场域,场域的聚集让场域更有价值,目前要做的就是持续把群响的基本面影响力扩大。
对于群响会员而言,我们的价值面仍然处于一个浅的状态,基本面增强之后,我们需要把我们能够辐射到的资源、沉淀的信息,产品化、信息化。
我们要加强对单个会员的精细化对接和服务,确定服务官的劳动密集型的模型。
让一个服务官 Cover 更小的会员池,让资源形成产品的中后台,可供会员直接查询。
目前的核心目标就是影响力、产品化、信息化,以及保证商业产品线的稳定。
三、群响的未来:商业生态的更多尝试,尚未可知。
未来的群响,想过很多次,但是只能想到 1 亿年营收的群响,想像不到更广阔的空间,我看得到的业务线推演是这样的:
1,基础会员线标准,上限 2 万人,客单价 2000 元左右
现在的群响会员已经 5800 多个,等到 1 万个的时候,不应该是群为主,群只是一个交付和触达的载体,我们的核心价值变成了:
一个中国国内电商圈层最大的 CEO、操盘手社群,或者叫社区。
我们有小程序,未来是 App,为付费会员,提供信息、内容、课程的交付,也有会员的操盘手清单,各个品类的资源都可以社区中被搜索。
一句话概括,在中国做电商,必须要进群响,在中国搞流量,必须要来群响。
这是群响的基本面扩大之后的必然,这也是其他商业化产品成立的基础。
以上愿景能成立的前提是:持续获客带来的稳定转化;瞄准电商的会员服务越来越深入,资源盘点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客单价稳定。
2,私房课为代表的课程业务线,为操盘手、为 CEO 提供不同级别的课程。
课程是商业化的标准组成部分,从 999 到 9999,到 99999 元,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价值,满足不同需求。
3,更高客单价的企业会员,为 CEO 提供更贴身高效的资源对接以及更高级的圈层。
一个 GMV 1000 万 / 年的 CEO 是否愿意花费 3 万进入群响的企业家俱乐部,每周私董会,每次有特定化需求,可以即时人肉搜寻。
平均每月成本不到 3000 元,和招聘 BD 成本相当,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带来的现金流可能更大。
这也是老高电商俱乐部验证了的市场价值。
除此之外,群响还可以是什么?我不知道,暂时没有想的特别清楚——
猎头?仍然觉得早期公司猎头,商业化压力大、业绩不稳定,不是首选项;
卖简历?不如作为一种会员权益,不可作为一种商业服务,不保证结果,比猎头更差。
FA?电商卖货在未来会越来越多不需要投资人,也更不需要撮合,撮合价值在这个场景较小。
投资?与上同,现金流的项目投资价值,是否存在,怎么判定,这个是一个需要衡量的大问题。
自操盘一个品牌或者其他。开放性答案,但是和群响已经无关。
以上,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细化完善群响的服务,提供更多的价值,这次续费已经有会员冲了 9 年,我们会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