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私域电商的看法「跨境电商」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谈谈你对私域电商的看法「跨境电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谈谈你对私域电商的看法「跨境电商」,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微商的兴起开始算起,私域电商可以追溯到2011年,发展至今已有9年的时间,具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私域1.0(2011~2014年)微商时代的崛起2011年,微信朋友圈开始出现代购,私域电商已初露端倪。
2013年8月,微信支付出现,线上交易在社交工具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2014年初,“微商”概念兴起,一些小微商家、个体经营者,包括品牌的微信代理商(如韩束、浪莎等),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卖化妆品,其中以面膜最受欢迎。直至年底,每天加入“微商”行业的人数过万,微商超过1000万。某义乌袜商在朋友圈卖货4天,消耗了公司原本4个月的库存;在广州微商博览会上,怡口宝宝净水公司现场收到467份代理申请表;韩束发展微信代理商2个月,有2万个分销代理商。
微商“造富”现象开始显现,各级代理数量叠加过千,月流水过百万成常态。但与此同时,微商模式暴露出来了诸多弊端,代理之间串货严重、囤货、暴力刷屏、信任透支,底层代理不堪重负,接连亏损,“微商”面临生死考验。
私域2.0(2015~2017年)独立搭建自我生态系统经过前几年的粗放发展,2015年开始,众多私域电商商家中陆续浮现佼佼者。他们从简单的工具应用,到独立搭建自我生态系统,出现了微店、微商城等各种成熟的综合交易平台,私域电商进入2.0时代。
在微店模式中,微店既可以充当厂家的分销平台,亦可以作为产品的代理,当然也可以自产自销,微店充当着多元的枢纽者的角色,并细化了商品供应链的分工:厂商提供商品,微店卖家代理分享至社交平台,达成销售后取佣金。微店的界面十分友好,增加、管理货物方便易操作,多方支付平台,也促进了微信对话框里的成交,如下图:
微店模式
在微商城模式中,销售利益的分配不再是厂商——微店这一单线性的链条,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层层抽佣的关系,如下图:
微商城模式
在私域2.0时代,传统电商平台的商家、线下零售店主、知名品牌商甚至一些创业人群开始涌入私域电商,参与者身份变得复杂多元。商品种类也从化妆品、洗护产品,逐渐向食品、服装等全品类的零售商品扩展。商家的卖货方式大致可归纳为C2C、B2C、S2b2C这三种模式:
●C2C模式:微商依然活跃在朋友圈、社群及平台上卖货,但与1.0时代不同的是,此时商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卖货主体可能是专家或者达人的角色,或开发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订阅号/服务号)、有一定体量的粉丝等,逐渐实现了规模化运营。此时的商家,经过前几年的经验积累,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信誉,把忠实粉丝沉淀在私域,建立竞争优势。
●B2C模式:B2C是指B端商家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销售产品。早期1.0阶段,韩束、浪莎等品牌虽然是最早入局私域电商的,但也都以发展代理为主;2.0阶段,更多知名大品牌入局私域电商,尝试独立开发App、开设微商城等等,搭建自我生态系统,这才得以形成成熟的私域交易平台。
●S2b2C模式:2.0时代,私域电商商家和分销平台开始进行角色分工,大量早期私域电商商家入驻平台。S指大的供应链平台,b是依托该平台的店主,C为顾客。S2b2C就是供应链平台提供物流、大数据等支持,让这些小b店主们触达C端的客户。
在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两个趋势:一是C2C逐渐向B2C整合,成为B2C的个人分销商(小b);二是C2C从渠道向平台转型,转向大平台或专业化的企业。
私域2.0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胜劣汰,行业规范发展
先前依靠脆弱的代理链条(层压式代理)发展起来的商家,以及由于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商家被淘汰出局,行业越发规范。
(2)大品牌入局,竞争重心转移
商品同质化严重,冲击了以往以低价取胜的商家。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入局,所有玩家依然要面临品牌、商品质量等硬实力的竞争。
(3)裂变存在天花板
当平台对小b端店家的渗透到达一定程度后,平台的裂变遇到天花板,转为存量市场,对各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4)存在监管和封杀危机
一直以来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都被质疑涉嫌传销,云集在2017年也因此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近千万罚单。紧接着在同年8月,环球捕手也遭到了腾讯的封杀。
私域3.0:私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卖货方式
2018年,公域流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商家开始对流量进行全方位布局。把客户在小程序、公众号、个人号、各类电商平台等多场景的行为轨迹进行统一管理,将公域和私域更好地打通与融合,我们可以称为“公私合营”,如图所示。
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
所谓的“公私合营”是指:公域和私域并不是割裂的,私域更多地承载着活动分享、参与互动、组队邀请、复购转化等重要角色,公域更多地承载着消费者初次购买、引流到私域及大后台支持的角色。
(2)平台方
新的平台不断出现,云集等老牌平台的红利正在不断缩减,资源抢夺和晋升竞争愈演愈烈,导致部分私域电商商家开始了“大迁徙”,转移到新的平台。同时,在拥有了客户积累和口碑的前提下,店主小b们对平台的选择也趋于理性,平台的服务能力、供应链整合、仓储物流、App开发等成了核心的竞争要素。
(3)中小私域商家
★口碑就是无形的“品牌”。中小商家品牌支撑力不足,口碑是等同于私域客户的重要资产。因此商家将运营的重点放在信任和口碑的打造上,力求建立区别于传统微商的新身份。对他们来说,自己的人设是客户的朋友。
★小而美的柔性生产。商家通过与客户实时沟通,随时响应客户需求,使得产品设计、生产更加灵活,甚至可以柔性化定制,把库存损失降到最低。以某微信获客为主的服装商户为例,在朋友圈展示新品后,客户直接在微信内下单,商户按照下单的服装款式、颜色和数量向厂家精准订货(某一款的订货量很可能少于10件),在减少库存压力的同时,现金流更加灵活可控。
从私域电商1.0到3.0,私域电商经历微商的粗放式增长,逐渐转向精细化运营,运营模式越来越成熟。首先,运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从个体商家到企业、品牌、中小商家、创业者等,这些群体的加入让私域电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其次,经营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微商时代的护肤品、保健品、母婴用品等向全品类拓展,包括食品、服装、家居日用百货、电子用品等,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最后,服务逐渐平台化,进入私域电商3.0时代之后,淘宝、京东、微信、微博、拼多多等平台成为竞争主体,平台的服务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App开发能力等成为核心竞争要素。未来,随着监管不断加强,私域电商的运营模式将更加规范。
本文由袁文泽企业营销原创发布于头条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